周令钊,男,1919年5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托田村。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聘请任教北平国立艺专,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民族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水粉协会会长、全国邮票设计评审委员等。
代表作有:新中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五一游行队伍的美术设计;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设计,为国徽、团旗设计;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设计《韶山》湘绣画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历史油画《五四运动》。民族宫建筑艺术设计等。参加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总体设计并获多项荣誉。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
2023年1月3日15:06分,于北京离世,享年104岁。
中文名 | 周令钊 | 毕业院校 |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 |
---|---|---|---|---|
性 别 | 男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
国 籍 | 中国 | 职 业 | 画家、邮票设计者、美术教师 | |
民 族 | 汉族 | |||
出生地 | 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 | 代表作品 | 沅江水暖、澧水花繁、春风又绿盘石洲、天下忧乐情满楼、古都集翠 | |
出生日期 | 1919年5月2日 | |||
去世日期 | 2023年1月3日 | 主要成就 | 获中国文联第十届造型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美术家 | |
享 年 | 104岁 |
更多资料
作者:张伟
2023年1月3日15:06,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设计第一人”“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获得者周令钊先生在北京离世,享年104岁。
他是天安门城楼第一张主席像的绘制者;他是共青团旗、团徽、少先队旗等的设计者;他主笔政协会徽设计,他参与国徽,以及第二、三、四套人民币设计;油画《五四运动》、壁画《世界人民大团结》也出自于他之手。
周令钊,中共党员,1919年5月生,湖南平江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油画《五四运动》,他设计或参与设计的作品包括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少先队队旗、共青团团徽、第二至四套人民币等。他用手中妙笔,描绘出国家形象,展现民族荣光,被誉为中国艺术设计大师。在耄耋之年,他初心不改,心系祖国接班人培养,对美育工作、美术事业发展不懈追求,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获中国文联第十届造型艺术成就奖。周令钊用崭新的艺术形象“设计”了崭新的国家形象,洋溢出新中国屹立东方、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风貌。
1973年在全国政协礼堂画油画《韶山》
2019年5月,周令钊先生参观“青春·足迹”展览及开幕式现场
他被誉为“国家形象设计师”,一生笔耕不辍,用妙笔绘出新中国国家形象,展现民族荣光。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这样评价过周令钊先生: “他搞了许多重大的事情,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从不张扬。如果换成有的人,能参与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吹嘘’一辈子了。”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1949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上刊登了《征求团旗、团徽、团歌启事》。在此后的一个月里共收到100多种团旗图案,但这些图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恰巧,之前在布置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会场时,他结识了团中央《中国青年》杂志美术编辑娄霜。娄霜找到周令钊,希望他也为团旗的全国征稿投上一稿。娄霜说,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围绕在共产党周围的先进青年。周令钊于是有了灵感:那就在五角星外面画一个圈吧。“五角星”代表党,“一个圈”是指共青团员们。从平面构成这一设计基础分析,这个“圈”是一条圆形线,这条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象征着党的周围团结着无数优秀青年。周令钊迅速起稿,大红色为底,长宽三比二,左上方一个金黄色的圆圈内,环绕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一面旗帜图案跃然纸上。周令钊设计的团旗图案参与了严格评选,获得了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三位中央领导的同意批示。于1950年5月3日,团中央委员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关于颁布团旗的决定,并登出了团旗图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由此确定。1950年5月4日,这幅设计作品作为中国共青团标志的团旗,出现在“五四运动”31周年纪念活动的青年队伍之中。
共青团团旗 设计者周令钊
周令钊设计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
人民大会堂满天星穹顶 设计者周令钊
周令钊绘制过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主创或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勋章等国家重大设计。 周令钊回忆:我的母亲是一名美术教师,受她影响,我从小便背着画夹子在长沙到处写生,走到哪儿,画到哪儿。小学毕业后,我跳三级考入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在那里我遇到很多很好的老师,他们教会我用不同材料作画。 抗战期间,我以笔为刃,画了很多抗日漫画、宣传画、壁画等,还随抗敌演剧第五队经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到达缅甸,一路宣传抗日。路上的山川河流、村寨农田、淳朴民风,看不尽,画不完。这段经历对我此后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真正的美存在于大自然、大社会。学校可以启发你认识美,但你得行万里路,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美、体验美、创造美。”
周令钊回忆1949年9月,我接到新任务,为开国大典绘制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当时,距离开国大典只有二十天左右,时间紧迫。于是,我和爱人每天起早贪黑,带着干粮、拎着暖水瓶登楼作画,一画就是一整天。巨幅创作与一般绘画创作不同,最难的是控制比例。所以我们俩做了一个粉线袋,像木匠那样弹线、打格子,把十多厘米大小的照片等比例放大后,才完成后续创作。1949年10月1日,一幅高约六米、宽约四点六米的毛主席画像终于如期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当天下午,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就站在我画的那幅画像的正上方。我当时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亲耳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亲眼见证毛主席按下电钮后第一面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那种心情是难以言表的激动,那一刻令我终生难忘。
1949年10月1日早晨,还有几小时开国大典就开始了。位于天安门东南侧中央美术学院的队伍中的我其实格外紧张,远远盯着城楼上方的毛主席像,细心听周围同志们的反映,大家都说好,我才露出开心的笑容。天亮前,我还在天安门前的梯子上做主席画像的最后修整工作。”
谈到国徽的设计,周令钊说:“新中国成立后,国徽的设计事关重大。国徽设计是集体设计,有两个设计小组参加,一个是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小组,一个是以张仃、张光宇和我为主的中央美院设计小组。这枚凝聚集体智慧的国徽,给人以光明、厚重、坚实之感,彰显了东方特色,质量和观感俱佳,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徽形象之一。我为能成为国徽设计者一员深感荣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张仃、周令钊、张光宇、高庄、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畅中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周令钊、张仃等)
谈到人民币的设计,周令钊说:“1950年开始,我陆续参与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并承担人民币票面总图设计工作。自第二套人民币起,设计思路就强调要具有中国特色。为搜集更多图案,尤其是代表民族的、传统的图案,我带着速写本去了故宫、颐和园、云冈石窟等地,从那里的石雕、栏杆、器物上寻找图案。画了大量速写之后,才从中挑选出一些比较满意的图案。一直到第四套人民币,我们设计组五人行程万里,体味我国各地的自然与民风。五人一心的无间合作,使这三套人民币随时代而变化,都焕发着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亲和的气息。”
为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设计主笔(陈若菊参与设计绘制)
周令钊设计《壬戌年》狗年邮票
周令钊《五四运动》,油画,1951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向艺术家致敬!向经典致敬!
部分素材来自于网络,对作品持有者深深的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