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1964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费县,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孔庆东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他先是师从于北大中文系名师钱理群读硕士,后师从名师严家炎读博士。1996年,孔庆东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2000年至2002年,孔庆东赴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讲学。2005年和2006年,其先后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金庸和鲁迅,被誉为百家讲坛最洒脱主讲人。此外,他也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多所大专院校设坛讲授金庸武侠小说。2007年至2008年,孔庆东赴日本东京大学讲学。2010年,孔庆东担任新闻评论类栏目《孔和尚有话说》的主持人,多次因言语犀利引发大众争议。此外,其活跃于微博,亦多次因诸多争议性言论引起大众争议。
孔庆东在学术上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戏剧研究,中国通俗文学研究,鲁迅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评。其出版了《笑书神侠》《正说鲁迅》等学术著作和《47楼207》《口号万岁》《空山疯语》《四十不坏》等个人文学作品。
自1998年其发布的作品《47楼207》大受欢迎后,之后又出版了《口号万岁》《空山疯语》《四十不坏》等书,其中《口号万岁》登上2004年畅销书排行榜。除了个人文学作品,其还出版了由在《百家讲坛》上的讲稿整理而成的书籍《笑书神侠》《正说鲁迅》等。
中文名 | 孔庆东 | 学位/学历 | 博士 |
---|---|---|---|
性 别 | 男 | 职 业 | 教师 |
别 名 | 孔和尚、孔醉 | 专业方向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醉婴、丛剑 | 职 务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
国 籍 | 中国 | 学术代表 | |
民 族 | 汉族 | ||
祖 籍 | 山东费县 | ||
出生地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
出生日期 | 1964年9月22日 | ||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 |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4年,孔庆东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童年时期的孔庆东是在“文革”中度过。1980年,孔庆东初中毕业考入哈尔滨市第三中学。1983年,孔庆东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学校,他是一个很活跃的人,当学生会主席,参加各种课外社团,经常待在图书馆。本科毕业后,他先是师从于北大中文系名师钱理群读硕士,后师从名师严家炎读博士。
任教北京大学
1996年,孔庆东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戏剧研究,中国通俗文学研究,鲁迅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评。2000年至2002年,孔庆东赴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讲学,写下了随笔集《独立韩秋》。2003年起,他在北京大学全校通选课上讲鲁迅和金庸研究,在他讲鲁迅期间,学校图书馆书架上原本一排排的鲁迅著作,总是被借阅一空。
2003年10月,孔庆东参加金庸在华山之顶的北高峰上举行的大型电视直播节目《华山论剑》,现场与金庸从“剑影江湖”“侠旅萍踪”“金剧春秋”“情为何物”四个角度,围绕金庸小说进行了精彩的阐释,其口才之好被网友赞扬。同年,其出版个人作品《47楼207》《黑色的孤独》等,凭借其作品中个性极其张扬的性情文字获得“北大醉侠”之称号。2004年,孔庆东当选“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暨十佳教师”。同年,其出版著作《口号万岁》,以社会中不良的标语口号为主题,该书大受欢迎,并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百家讲坛》名嘴
2005年1月,孔庆东出版发行了学术论著《金庸评传》,同年,其担任CCTV讲座式节目《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在节目中开讲金庸小说和中国武侠,先后讲了《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金庸小说中的奇情怪恋》《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等。孔庆东讲金庸,先不讲武侠,而是从爱情开始讲起,在他看来,金庸笔下的爱情模式堪称琳琅满目:郭靖和黄蓉是互补型的“英雄美人式”,杨过和小龙女是“感天动地式”,福康安和马春花是“痴情女与负心汉式”,李文秀和哈萨克青年之间是“单相思式”,此外,他还详细分析了很多奇情怪恋的根源。孔庆东开讲金庸小说时,可不看讲稿,以自己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侃侃而谈,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
在2006年,孔庆东以“最洒脱”成为《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之一。同年,其继续在《百家讲坛》中正讲鲁迅,引起众多国内外鲁迅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他以大众化、当代化的视角看鲁迅,刻画出鲁迅生活世俗的一面,演讲时他妙语迭出,毫不掩饰自己对鲁迅的顶礼膜拜之情,评价鲁迅为“纵横十八年,天下无敌手,战士多智慧,独孤求败苦”。2007年,孔庆东把在《百家讲坛》中关于鲁迅的讲稿整理成著作《正说鲁迅》,正式出版,其在书中将对武侠文化的理解引入到对鲁迅的讲述中,塑造了一位“侠士鲁迅”。随后至2008年,其赴日本东京大学讲学。
主持《孔和尚有话说》
2010年7月,孔庆东担任由第一视频《坐视天下》推出的新闻评论类栏目《孔和尚有话说》的主持人,节目立足平民立场,通过其专家学者的视角对时下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进行点评,在节目中,其多次因言语犀利引发大众争议。同年8月,面对郭德纲徒弟打人事件,在众人指责郭德刚时,孔庆东在节目中,第一个力挺郭德纲,称其为民族英雄,该言论在网友之中掀起正反两方的热烈讨论,一度引起轩然大波。2011年4月,孔庆东狠批为药家鑫开脱的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是"狗屁专家",毫无廉耻,毫无人情味,节目播出后迅速被分享、转载,被网友认为是"最给力"的评论,一时间把第一视频新闻网《孔和尚有话说》节目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011年上半年节目开播不到一年,直播观看人数达到150万,其他网站转载播放量每期均在数十万以上。
2014年3月,第一视频推出“孔庆东V1家”客户端,集微博、视频资讯于一体,此外还有孔庆东个人实时直播,可与其通过图文,语音等多种形式近距离交流。同年4月,“孔庆东V1家”客户端在由全球移动互联网联盟(GMIU)主办的第三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合作峰会暨2014移动互联网年会上获得年度创新奖。
近年发展
孔庆东经常在网络上针砭时弊,言语偏激,引发争议。2015年,孔庆东在微博上贴出一张黑白照片,并配文称“文学虚构可以改变真实记忆,甚至作家也会迷失真我。”尽管孔庆东并未点名,但网友很快发现,照片上的小男孩是莫言。一时间,关于莫言的作品、人品,甚至那段历史,都成为了网友口水战的内容。
此外,孔庆东也时有佳作出版。2020年,其出版作品《五十五岁花满天》,该作品是回答网友问题的集锦,提问者来各行各业,提问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种问题,孔庆东以传统国学《论语》为基础进行了相关解答。2021年到2023年,其出版了《地狱彷徨》《人间呐喊》《重来故鬼》等多本以其多年来讲授“鲁迅小说研究”的课堂记录为底本创作而成的作品。
2023年1月,因发表攻击专家学者的不当言论,其个人微博被禁言。
主要作品
专著与论集
1995年3月,《青楼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年8月,《超越雅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空山疯语》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年7月《金庸侠语》岳麓书社
2001年6月《井底飞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5月《1921:谁主沉浮》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6月《独立韩秋》京华出版社
2003年1月《黑色的孤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3年4月《47楼207》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4年6月《口号万岁》华龄出版社
2005年1月《金庸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伟大的二重性格》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5年6月《醉眼看金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4月《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四十不坏》华文出版社
2006年1月《笑书神侠》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6年《千夫所指》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7年1月,《正说鲁迅》,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7年1月,《江湖·侠客·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温柔的嘹亮》,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10月,《孔庆东品读金庸侠语》,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11月,《生活的勇气》,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8年12月,《脍炙英雄》,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年2月,《撕开的黎明》,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4月,《摸不着门——孔庆东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千杯不醉——孔庆东看北大》,重庆出版社
2010年2月,《四十五岁风满楼》,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年1月,《梦游九天——金庸的醉侠世界》,东方出版社
2011年1月,《黑色的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1年9月,《无限江山》,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年11月,《国文国史三十年》(第一卷),中华书局
2012年3月,《国文国史三十年》(第二卷),中华书局
2013年12月,《重帘不卷乱读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3年12月,《未名湖畔花生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4年1月,《红色娘子军——中国戏剧发展纵论》,中华书局
2014年7月,《一醉五十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7年3月,《1921:谁主沉浮》,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金庸者谁 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5月,《五十五岁花满天》,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1年6月,《地狱彷徨:解读鲁迅〈彷徨〉》,北京大学培文出版社
2022年1月,《书剑八方——孔庆东谈读书》,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2年7月,《人间呐喊:解读鲁迅<呐喊>》,北京大学培文出版社
2023年1月,《重来故鬼:解读鲁迅<故事新编>》,北京大学培文出版社
2023年10月,《再造天堂:鲁迅小说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 著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我们的诗文》(孔庆东、王岚、叶文曦合编)(《北大中文百年纪念》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解读鲁迅经典》,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
《通俗文学十五讲》(范伯群、孔庆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酒徒》(王安忆著,张祎林、孔庆东编)(二十世纪作家文库),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
《自己的园地——关于周作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
《程小青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孔庆东选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10月。
《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 通俗小说卷》(钱理群主编,孔庆东选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出版图书
《梦游九天》
《千杯不醉》
《千夫所指》
《无限江山》
《1921:谁主沉浮》
《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
《国文国史三十年(2)》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通俗小说卷》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语文》
《作文应该这样写》
电视节目
2001年,《百家讲坛》,讲座式综艺,身份:演讲嘉宾
2005年,《孔庆东看金庸武侠小说》,讲座式综艺,身份:演讲嘉宾
2017年,《武侠60: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纪录片,身份:受访者
科研项目
孔庆东主要科研项目为现代通俗文学研究。1998年,其出版了个人学术论文集《超越雅俗》,在文中以高雅小说(严肃小说)为参照系,来讨论通俗小说,研究雅俗文学之间的某些规律,涵盖从清末到1940年代的数百部小说,重点截取抗战时期这个横断面来对通俗小说的发展状况和雅俗文学的互动关系做出考察,填补了学术界空白。
思想观点
教学观点
语文教学观
孔庆东认为语文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他认为学习其他学科也可以学习到有关于语文的因素,与此同时孔庆东认为其他学科是学习知识与技巧而语文则是人们灵魂的依靠,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根本。在孔庆东的总结之下,他的语文课最受欢迎是因为他在教学之中贯穿了现代文学精神,而这现代文学精神的核心就是鲁迅精神。他认为语文课应该是以导读为主。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如果真是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说出来,特别是不要背别人长篇大论的东西,不要背别人嚼碎的东西。其次,孔庆东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表明应把理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之中,不要把语文与生活孤立开,人们应该将语文与我们的人生目标相结合起来,有助于向人生目标的靠近与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教师观
孔庆东认为他当老师的秘诀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为:“好为人师”,两个基本点为:“不求为人师表”与“人人是我师”。孔庆东表明他从小就好为人师,见人有错误就指出。孔庆东认为教师的中心特点就是热爱本职工作,并且成为一名教师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但这并不代表当老师的人就比其他人高一等。
学术观点
论武侠小说
孔庆东认为,社会上有很多人看不起武侠小说,贬低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像其他任何一种小说一样,都有精品、劣品、次品。什么是好的武侠小说,什么是不好的武侠小说,有很多标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人的文学,它是不是以人性为重,以人的生命为重,以人道主义为重?如果是这样的,那么就在人民性,在侠义性这一点上,它立住了脚跟。所以说,侠义精神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神秘的思想,侠义是我们人性的基本需求之一。
谈鲁迅
孔庆东认为,留学日本时代的鲁迅尚未成名,但他基本把他的思想都想好,鲁迅成名之后所写的文章,是遇到具体的问题就用具体的想法去解决,所以鲁迅早期的文章《摩罗诗力说》《文化偏执论》《破恶生论》很重要。鲁迅反对沉溺于物质追求,强调精神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很具启发意义的。鲁迅批判中国文化,但鲁迅从来没有从整体上否定中国文化,他批判的是中国文化中吃人的那一部分,他批判的是礼教,而没有批判过礼。鲁迅的死亡观与存在主义相比更有现实的根据,他并没有形成关于死亡的哲学原理,但他更接近现实。鲁迅有一颗非常悲天悯人的心。鲁迅爱的一面容易被忽略掉,一个人如果没那么多的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恨,鲁迅那么爱那些善良的人、爱孩子,他自我解剖,当他面对对立面的时候他才能表现出战斗的精神,他才能恨。
个人生活
孔庆东是孔子七十三代孙,属大宗户三支,十八世祖是袭封衍圣公孔讷第四子孔公镗。孔庆东有一个儿子,名孔繁闰,小名叫阿蛮,生于1995年6月8日。孔庆东个人爱好排球和围棋,为专业排球裁判和业余围棋二段。
人物评价
不管怎么说,以一种“醉”的姿态活跃在人文舞台上的孔庆东已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倒希望北大甚至全国高等学府里的教授们能把孔庆东当成了楷模,不妨也“醉”上一回。正如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可谓人生难得一回“醉”。如此一来,若再能有“南大醉鬼”“西大醉翁”“东大醉仙”等出来和“北大醉侠”一起共舞,不定就是学术界的一大圣事。(红网评)
在当今社会,以中国人的性情而论,真幽默乃是一种稀缺品质。填充我们庸常生活的,往往是人的无趣乃至无聊。无法否认的是,孔庆东是对此道深有研究的“幽默专家”,而且“知行合一”。(《中国青年报》评)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北大吸引一代代学子的独特传统。但是,“并包”的是文明而不是粗鲁、是进步而不是恶俗,“自由”的是学术而不是谩骂、是建设而不是破坏。顶着教授的光环,孔庆东借骂人挑起舆论事件,已经不止一次。他多次出口成“脏”,用“雷人”话语挑动公众的神经。北大即便能够包容“骂人教授”,也决不应纵容无视公德的“教授骂人”现象。(新华网评)
近年来孔庆东屡次大爆粗口,骂名人,骂记者,骂网友。此前,没有人将其诉至公堂。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孔庆东的行为合乎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现行法律。且不说孔庆东作为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责,就是普通的民众,在现实生活中也鲜有“以骂代说”者。(《新京报》评)
人物争议
著作《正说鲁迅》被指多处错误
2008年2月,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社,对孔庆东作品《正说鲁迅》指出了8处语言、文学知识差错。如,孔庆东把鲁迅笔下的两个著名文学人物——“阿Q”和“祥林嫂”的命运弄错;鲁迅一生写了多少字;征引《自嘲》有误等。此前,《正说鲁迅》已经被指出过有30多处硬伤。对这次的八个错误,孔庆东坦然承认,表示“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文字错误和知识错误,作者都有责任,也都应该虚心听取哪怕是非常刺耳的意见,这也是我想对这项活动所涉及到的作者的一点进言”,并称“平等质疑、就事论事,这是语文届非常值得倡导的批评姿态”。同时,他也建议把“咬文嚼字”活动的重点放到那些经典作品上去。
设立孔子和平奖
2010年,孔庆东和诗人谯达摩等一起设立了一个民间奖项——孔子和平奖,并多次担任奖项评委。因未经上报,擅自举办活动,孔子和平奖引发争议,2011年之后,文化部多次叫停该奖项。但该奖项仍是坚持举办了多年,只是少有人领奖。《新京报》发表评论指出,“孔子和平奖”每次都打着“中国”的幌子,冒用孔子的名义,评选过程和评委也都是草台班子、江湖气十足。而最后不仅围观者不“买单”,获奖者也不情愿。饶是如此尴尬,“孔子和平奖”却坚持到了第六届,2015年一起搭售的还有所谓“第三届孔子艺术奖”。看来在这个追名逐利的时代,“过街老鼠”也能找到盈利模式。
与记者冲突
2011年年底,南方某杂志社记者电话约访孔庆东,在电话里,孔庆东认为记者不怀好意,挂断了电话,并在微博上,用了三句粗话辱骂记者,该事件引起舆论哗然。之后在节目中更是以该事件作为主题,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其在节目中称,如今很多媒体陷落了,并解释自己之所以骂人,为的是引蛇出洞,引出更多无良媒体,让网友看清它们的真面目。
著作《青楼文化》被指抄袭
2012年,孔庆东1995年首版2008年再版的著作《青楼文化》被读者指出涉嫌抄袭南开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陶慕宁于1993年出版的《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一书。读者以“莱卡”为名在网络论坛“凯迪社区”指出,孔庆东的剽窃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改头换面。在回答记者求证时,陶慕宁教授说,孔庆东的确抄袭了自己的作品。“莱卡”认为,两部介绍青楼文化的作品,文字不完全等同,问题在于,两位作者引用的文献材料、这些材料出现的次序、作者对于材料的总结都大致相同,属于窃取文义。据陶慕宁说,虽然孔庆东在书中一处专门注明了“据陶慕宁先生钩稽”,但其通篇只提了这么一句,其他部分不再注明来源,看上去“好像都是他自己的见解了”。此外,“莱卡”还指出,孔庆东《青楼文化》的一些内容还与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刘达临1993年的著作《中国古代性文化》的描写如出一辙,并且还挑出了孔庆东书中引用古代文献时一些让人费解的错误。对此,孔庆东回应,个人见解与未加注明的他人见解泥沙俱下,其中难免存在误读和曲解,这些都是由于未曾对青楼文化进行过长期细致的专门研究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状告80后作家
2012年,80后作家曾勋推出的力作《孔庆东现象批判》,把矛头对准了孔庆东和其背后的文化。2013年,孔庆东将《孔庆东现象批判》一书的作者80后曾勋和中国财富出版社告上法庭,孔庆东在起诉书中称,该书“通篇极尽恶俗侮辱诽谤之能事”,从污蔑自己为“魔鬼和邪恶的代名词”、“流氓文人”、“文化傀儡”、“四大恶人”,到诋毁自己“患上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想为文化大革命招魂的滑稽优伶”、“星宿派的丁春秋”等等不一而足。并要求对方在国内知名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50万元。2014年,该案作出判决,要求被告方停止《孔庆东现象批判》一书的出版发行、销售,在新浪微博置顶位置连续刊登向孔庆东致歉声明七日,并赔偿孔庆东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5000元。
与网友冲突
2013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校生关凯元,因为对孔庆东一首七律提出意见,“格律不对……好歹孤仄孤平不该犯”,却被孔庆东回复“驴唇不对马嘴……你就是个狗汉奸……”。为此,关凯元将孔庆东诉至海淀法院。法院一审判决,孔庆东在判决生效七日内,选择一家全国发行的报刊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元、给付公证费1000元。
告电台主持人
2014年,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吴晓平因在电视节目中以“到底是教授还是野兽”等言辞评点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从而被对方告上法庭,并被要求赔偿经济损失20万元。同年12月17日,北京海淀法院就此案做出一审判决,认为吴晓平的言论没有侵犯孔庆东的名誉权,驳回了孔庆东的全部诉讼请求。法院特别指出,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应当允许公众对公众人物的行为提出合理的质疑、指责甚至刺耳的批评。
相关链接
1、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子第73代传人)-抖音百科
9、孔子直系传人孔庆东:孔子就是两千年前的于丹. 重庆晚报. 2007-08-29
11、孔庆东 从北大讲台 到央视讲坛(组图). 北京青年报. 2005-02-22
13、记者约访北大教授孔庆东 无缘无故遭"排比"辱骂. 半岛网. 2011-11-11
14、《孔和尚有话说》开播一周年 首次提出微视频. 潜江新闻网. 2011-07-29
15、媒体评教授骂人:岂能把粗鲁当个性 理应为人师表. 新华网. 2011-11-11
16、孔庆东谈不良标语:我见不得“不说人话”的东西. 中国新闻网. 2004-07-20
18、金庸:“华山论剑”难了“情”. 新华网. 2003-10-08
19、《南方周末》:武侠名家金庸“华山论剑”实录. 中国新闻网. 2003-10-20
21、12月12日学生评选年度“十佳教师”将产生. 北京大学新闻网. 2004-12-10
22、金庸比琼瑶更言情?. 黑龙江日报. 2006-04-02
23、孔庆东现场开坛讲武侠. 北京晚报. 2006-01-23
24、北大教授语出惊人 力挺郭德纲为民族英雄(图). 山东商报. 2010-08-18
25、“孔庆东V1家”app重磅来袭. 新浪微博. 2014-03-03
26、第一视频“V1家”客户端 获年度创新奖. 新浪微博. 2014-04-09
27、评孔庆东微博频爆粗口:网络语言暴力并非平仄问题. 新京报. 2013-05-10
28、莫言的方脸与孔庆东的嘴脸. 人民网. 2015-04-11
29、将国学吹进“思考者”心田. 西安日报社数字报刊. 2020-06-05
30、微博:攻击专家学者,北大教授孔庆东等1120个账号被禁言. 极目新闻. 2023-01-06
31、题名与责任说明: 自己的园地 : 关于周作人 / 孔庆东编.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32、解读鲁迅经典 / 鲁迅原著 ; 孔庆东主编.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35、武侠60: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 武侠60 (2014). 豆瓣电影
36、“新杏坛”第42期:孔庆东谈鲁迅的当代意义. 山东大学文学院. 2006-04-20
38、孔庆东看北大:吃饭与学问. 央广网. 2010-08-06
39、考取过国家级排球裁判. 新浪微博. 2019-11-03
40、孔庆东《正说鲁迅》被“咬” 回信建议去咬经典. 中国新闻网. 2008-02-29
41、孔子和平奖:一个民间奖项的争议. 上观新闻. 2015-10-28
42、被总统打脸的“孔子和平奖”究竟有多山寨?. 新京报社. 2015-10-28
43、孔庆东《青楼文化》是抄的?. 金陵晚报. 2012-03-05
44、一周人物:孔庆东状告80后作家 吴仁宝辞世. 人民网. 2013-03-24
45、文书精选 | 文学批评与名誉侵权的界限. 北京海淀法院.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