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平(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

人物经历 人文教育    1918
2025年04月14日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唐世平,男,1967年生于湖南,国际关系学者,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1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 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一位有国际影响的学者,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国际关系”(Global IR)和国际关系学科发展。


  唐世平198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美国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博士后。1997年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于1999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关系硕士学位。1999年作为“特殊引进人才”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2005年先后担任亚太研究所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主任、地区安全中心副主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外贸厅厅长助理(挂职)、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2006-2009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2009年起任教于复旦大学。2014-2020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树渠讲席教授”。2023年12月8日,当选国际研究协会(ISA)副主席,任期一年(2025-2026),是首位当选该职的中国学者。


  唐世平研究领域广泛,主要分成五大领域: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学、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哲学。他的英文专著《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Soci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获国际研究协会(ISA)2015年的“年度最佳著作”奖。




中文名

唐世平

学位/学历

博士

性 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国 籍

中国

职 务

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主任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

教学职称

教授

出生日期

1967年1月

相关公众号

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

毕业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科技大学

微 博

百度图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搜狗图片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


头条图片

专业方向

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哲学

学术代表

作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



论社会演化:现象与范式



突破:欧洲的现代化起源(1492-1848)


主要成就

2015年国际研究协会(ISA)“年度最佳著作”奖



第一位在《社会学理论》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学者


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理论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学术理论”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唐世平1967年生于湖南一个叫卧果水的小村庄,小时候就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梦想。14岁考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地层古生物学专业),18岁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研究生。


  

  教育经历

  

  1981年,到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地质学院”)就读,学期中和每一个暑假都要到不同的地方实习,大学期间去过中国的6个省市(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北京、陕西)。1984年毕业实习,在陕西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的西口镇待了四个月。198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学士学位。

  

  1985年,通过自学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1988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

  

  1990年,到位于美国底特律市的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留学,1995年获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博士学位。

  

  1995年,到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做博士后。唐世平学术生涯的大转向始于1995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带着“学生物不能救中国”的使命感,他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

  

  1997年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于199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1989年,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研究人员。

  

  1989-1990年,通过各种努力弄到“特区证”,到深圳特区工作。 担任深圳维科生物工程公司研究组长。

  

  1995-1997年,美国 Sidney Kimmel 癌症中心博士后。

  

  1998年,重庆市体制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外经贸委(实习)。

  

  1998-1999年,北京敏思咨询有限公司/经济学家研究部(EIU)(实习)。

  

  1999年作为“特殊引进人才”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

  

  1999-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1-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安全与外交研究室室主任。

  

  2002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防务与战略研究所 Sasakawa 访问学者。

  

  2002-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副主任。

  

  2002-2003年,作为“西部博士服务团”的一员,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外贸厅厅长助理(挂职)。期间去了几次被称为联合国认定的“极端贫困地区”的“西海固”地区。在这期间,还去印度访问了两周。

  

  2002-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2006-2009年,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

  

  2009年起,开始任教于复旦大学。

  

  2009-2013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校聘关键岗位一档教授。

  

  2011年起,开始探索“计算社会科学”在复杂决策中的应用。

  

  2013年,他成立了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致力于探索和开发“计算社会科学”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平台的机构。

  

  2014-2020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陈树渠讲席教授”。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社会任职


  “掌中星球”新一代旅游商业平台创始人兼CEO,“掌中星球”项目是唐世平的“全数据计算社会科学”的应用场景之一

  

  财新智库高级研究顾问

  

  2022年3月,国际研究协会(ISA)成立全球国际关系分支(GIRS,Glob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ection),唐世平成为GIRS首任执行委员会的七位成员之一

  

  2021年,国际政治领域刊物International Security编委会成员

  

  2021年,国际政治理论刊物International Theory编委会成员

  

  2018年,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编委会成员

  

  2015-2020年,国际研究协会(ISA)旗下刊物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编委会成员

  

  2015年8月,国际安全领域刊物《安全研究》(Security Studies)编委会成员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特约研究员









学术研究

  

  研究领域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理论

  

  国际政治的大理论(进攻性/防御性现实主义、新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等)

  

  地区安全及中国的安全战略

  

  国家的行为,特别是战略行为的起源和演变

  

  国际政治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不确定性、恐惧、声誉、信仰、记忆、学习等)

  

  

  政治理论/社会科学哲学

  

  广义制度变迁理论

  

  权力:迈向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权力、制度、和社会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

  

  社会进化作为社会科学的终极范式

  

  关于知识的理论和关于社会的理论

  

  科学实在主义(scientific realism)

  

  

  制度经济学

  

  国家的学习能力和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

  

  广义制度变迁理论

  

  

  

  教学课程

  

  本科生课程

  

  社会科学导论:迈向人类进步

  

  

  

  研究生课程

  

  专题研究

  

  近现代东北亚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理论

  

  国际战略与安全

  

  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社会科学中的制度分析:理论和方法论的前沿介绍

  

  

  学术观点

  

  2022年1月25日,唐世平通过博弈论模型公开预测“俄罗斯将大概率出兵乌克兰”。

  

  2023年,唐世平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第2期表示,中美的新冷战将至少维持10年,俄罗斯不可避免地成为二流国家。









出版图书


  《突破:欧洲的现代化起源(1492-1848)》


  《历史中的战略行为:一个战略思维教程》


  《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修订版)》


  《观念行动结果社会科学方法新论》


  《比较政治学》


  《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


  《众人皆吾师》


  《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


  《历史中的战略行为:一个战略思维教程》


  《社会科学写作指导手册》


  《冷战后近邻国家对华政策研究》


  《塑造中国的理想安全环境》

  









著 作

  

  《突破:欧洲的现代化起源(1492-1848)》(与叶成城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22年)

  

  《比较政治学》(与王正绪、耿曙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On Social Evolution: Phenomenon and Paradigm(《论社会演化:现象与范式》),Routledge/Taylor & Francis(2020年)

  

  《众人皆吾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

  

  《历史中的战略行为:一个战略思维教程》(与王凯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社会科学写作指导手册》,复旦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

  Soci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中信出版社(2017年)/ 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社(2019年) /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


  A General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2011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A Theory of Security Strategy for Our Time: Defensive Realism(《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Palgrave Macmillan(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Living with China,Palgrave Macmillan(2009年)

  

  《冷战后近邻国家对华政策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塑造中国的理想安全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学术论文


  《最终的万物共同/细胞祖先(LUCA)的起源:一种新理论的计算机模拟》(The Origin(s) of LUCA: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New Theory)(与高鸣合著),Life,2025年第15卷第1期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to Social Sciences: Designing Better Datasets for Mixed Method Research,Quality & Quantity,2024年

  

  《机器学习在冲突预测方面的局限——基于对暴力预警系统的再检验与讨论》(与刘辰辉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12期

  

  《新古典现实主义:方法论批判与补救》(Neoclassical Realism: Methodological Critiques and Remedies),《中国国际政治季刊》,2023年

  

  《计算社会科学与科学决策的未来》,《国际政治科学》,2023年03期

  

  《声誉、声誉崇拜与国际冲突》(与贾宇娴、林晨希合著),《国家安全论坛》,2023年03期

  

  《动荡变革期的时代特征》(与杨光斌、秦亚青、阎学通、朱锋、张宇燕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02期

  

  《国家能力:走出理论荒野》(与高岭、李立、陆逸超合著),《学术月刊》,2022年11期

  

  《玩概念,不是玩标签:兼论“概念分析”》,《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年06期

  

  《西式民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阿西莫格鲁“西式民主优势论”的反思》(与唐睿合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年06期

  

  《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一个根本性的批判》(与张雨亭合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年06期

  

  《超越“大分流”的现代化比较研究:时空视角下的历史、方法与理论》(与叶成城合著),《学术月刊》,2021年05期

  

  《产业政策强度、技术变迁与生产率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Industrial Policy Intensity,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与毛捷、肖志国、智强合著),Research Policy,2021年

  

  The Origin(s) of Cell(s): Pre-Darwinian Evolution from FUCAs to LUCA: To Carl Woese (1928-2012), for his Conceptual Breakthrough of Cellular Evolution,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2021年

  

  《政治科学预测方法研究——以选举预测为例》(与王中原合著),《政治学研究》,2020年02期

  

  《权力格局、国王支持与泰国军人政权的韧性》(与曹航合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年01期

  

  《基于因果机制的案例选择方法》(与叶成城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10期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03期

  

  《国际秩序的未来》,《国际观察》,2019年02期

  

  《“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与机制辨别——北约与华约的命运为何不同》(与周亦奇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12期

  

  《现代化的“入场券”——现代欧洲国家崛起的定性比较分析》(与黄振乾合著),《政治学研究》,2018年06期

  

  《族群战争的爆发:一个广义理论》,《国际安全研究》,2018年04期

  

  《社会科学中的时空与案例选择》(与叶成城、黄振乾合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年03期

  

  《观念、行动和结果:社会科学的客体和任务》,《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05期

  

  《族群冲突研究:历程、现状与趋势》(与王凯合著),《欧洲研究》,2018年01期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Order(s)

  

  Washington Quarterly,2018年

  

  《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Does Oil Cause Ethnic War? Comparing Evidence from Process-tracing with Quantitative Results,Security Studies,2017年

  

  《产业政策不能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制度变革混同》,《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33期

  

  《美国在反思,中国须谨慎》(与李巍合著),《世界知识》,2016年12期

  

  《国际系统的影响:六大渠道》,《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08期

  

  《第一波半现代化之“帝国的黄昏”——法国与西班牙的改革之殇》(与叶成城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03期

  

  《决策者到底如何归因?——一项基于美国外交档案的研究》(与张旻合著),《国际安全研究》,2016年01期

  

  《石油的族群地理分布与族群冲突升级》(与熊易寒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10期

  

  《超越定性与定量之争》,《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04期

  

  《第一波现代化:一个“因素+机制”的新解释》(与叶成城合著),《开放时代》,2015年01期

  

  《族群冲突的爆发:一个广义理论》(The Onset of Ethnic War:A General Theory),《社会学理论》(Sociological Theory),2015年

  

  《中国海外投资与南苏丹族群政治》,《文化纵横》,2014年05期

  

  《帝国的光环:美国金融危机的历史制度解释》(与李辉、金洪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03期

  

  《一个新的国际关系归因理论——不确定性的维度及其认知挑战》(与张旻合著),《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02期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时间:时序和时机》(与郝诗楠合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2期

  

  《理解国际安全战略中的“系统效应”——以中苏同盟破裂的多重影响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8期

  

  《历史遗产与原苏东国家的民主转型——基于26个国家的模糊集与多值QCA的双重检测》(与唐睿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2期

  

  《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缺憾和可能的突破》(与李辉、熊易寒合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01期

  

  《理解战略行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与左希迎合著),《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相互制约:联盟管理的核心机制》(与苏若林合著),《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美国军事干预主义:一个社会进化的诠释》(与龙世瑞、郎平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9期

  

  American Military Interventionism:A Social Evolutionary Interpret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1年

  

  The Security Dilemma and Ethnic Conflict:Toward a Dynamic and Integrative Theory of Ethnic Conflict,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1年

  

  Foundational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s,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2010年

  

  The Positional Market and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0年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当代亚太》,2009第5期

  

  《中国外交讨论中的‘中国中心主义’和‘美国中心主义’》(与綦大鹏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第12期

  

  《中国东南亚研究现状:制度化阐释》(与张洁、毛悦合著),《当代亚太》,2006第4期

  

  《社会流动、地位市场和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2006第3期

  

  《中国的地区研究:成就、差距和期待》(与张洁、曹筱阳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第11期

  

  《制度建设中的“领导”问题——以“10+3”为个案》,《国际经济评论》,2004第3期

  

  《中国的地区战略》(与张蕴岭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第6期

  

  《国家的学习能力和中国的赶超战略》,《战略与管理》,2003第5期

  

  《国际政治理论的时代性》,《中国社会科学》,2003第3期

  

  《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当代亚太》,2003第3期

  

  《重塑国家发展规划决策机制》,《战略与管理》,2003第3期

  

  《作为信仰的国际政治理论》,《国际经济评论》,2003第1期

  

  《2010-2015 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决定性因素和趋势展望》,《战略与管理》,2002第5期

  

  《理解中国的安全战略》,《国际政治研究》,2002第3期

  

  《寻求中美日相互安全的基点》(与曹筱阳合著),《战略与管理》,2002第1期

  

  《东盟—中国—日本的合作及东亚的未来》(与周小兵合著),《国际经济评论》,2001第6期

  

  《再论中国的大战略》,《战略与管理》,2001第4期

  

  《国家安全环境的系统理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第8期

  

  《理想安全环境与新世纪中国大战略》,《战略与管理》,2000第6期

  

  《中国—印度关系的博弈和中国的南亚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第9期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下的中亚经济一体化》,《当代亚太》,2000第7期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安全大战略——评介〈理解中国的大战略〉》,《当代亚太》,2000第6期

  

  《TMD和科索沃危机后的中国军事战略选择》,《当代亚太》,1999第10期

  

  《产业模式的新革命:视窗英特尔主义和合同制造网络》(与赵俊杰合著),《中国工业经济》,1998第8期









评论文章

  

  《乌克兰——作为一个解决方案》,复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2025年2月24日

  

  《我的现代化情结》,复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2024年11月13日

  

  《俄乌战争——半年评估》,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022年8月29日

  

  《国关研究的门槛:如何成为合格的国际问题专家?》,澎湃新闻,2022年3月17日

  

  《为何说美国希望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环球时报》,2022年3月

  

  《我们为什么要多了解世界?》,澎湃新闻,2021年10月12日

  

  《“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与李小云合著),澎湃新闻,2021年10月6日

  

  《你的指数靠谱吗?应当小心的指数谎言》,《中国改革》,2021年6期

  

  《塑造国家形象:自我期盼与国际受众》,澎湃新闻,2020年12月23日

  

  《仅有“大数据”是不够的》,澎湃新闻,2019年7月19日

  

  《塑造国际秩序需要超强国力》,《环球时报》,2017年4月

  

  《我们是否过于倚重国企》,《国企》,2016年9期

  

  《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记者观察》,2016年4期

  

  《什么样的缅甸对国际社会及中国更有利》(与李晨阳合著),澎湃新闻,2015年5月13日

  

  《古代社会“异地为官”的逻辑》,《南风窗》,2015年22期

  

  《学新加坡,先从减少表格做起》,《南风窗》,2015年17期

  

  《谁还记得米丘林和李森科? 》,《南风窗》,2015年7期

  

  《年年都可能是“万历十五年”》,《南风窗》,2014年24期

  

  《国际制度研究需要准确的翻译》(与王明国、毛维准合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12日









学术讲座

  

  2025年3月17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景观:迈向新议程

  

  2025年1月23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2024年11月30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社会演化范式:过去与未来

  

  2023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国际失序:30年危机,2001-2030?

  

  2023年12月6日,深圳大学,社会科学方法漫谈

  

  2023年11月3日,浙江大学,西方民主的挑战:探索极化的原因

  

  2023年6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重新审视全球现代化: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 [104]

  

  2023年4月3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超越诺斯及其追随者的神话

  

  2021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2021年1月6日,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2020年11月24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迈向一个系统和演化的理解

  

  2020年1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2020年9月25日,兰州大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一点体会

  

  2020年11月5日,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什么是(好的)社会科学?

  

  2019年9月9日,中国农业大学,发展的新三角:国家能力、制度基础与经济政策

  

  2018年3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一点个人的思考

  

  2017年6月6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制度到底干什么?理解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

  

  2017年3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2017全球战略论坛”第七讲

  

  2013年9月10日,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中的客体:从本体论到认知论和方法论









荣誉奖项


  科研奖励

  

  2015年,《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The Soci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年度最佳著作”奖(Annual Best Book Award),授予单位:国际研究协会(ISA)

  

  2021年9月16日,“掌中星球”项目,2021“创业枣庄 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授予单位: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5年1月,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理论(2009年),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学术理论,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









荣誉表彰


  2000年,调研报告二等奖,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02年,调研报告一等奖,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02年,优秀信息二等奖、三等奖,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3年,优秀信息三等奖,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4年,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4年,第四届“十大优秀青年”,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年,“新世纪人才”,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4年,“杰出贡献学者奖”(Distinguished Scholar Award),授予单位:国际研究协会(ISA)










人才培养


  他积极推动并参与国内学术共同体建设,尤其侧重对中青年学者与青年学子的提点与培养。他与多位国内高校的中青年学者发起旨在推动学术交流的团体“五角场学派”,组织数次比较政治研讨会,交流论文与前沿学术。他也多次在课程和学术会议期间发起提升博士论文写作的讨论会,受到了全国高校学子的欢迎。

  

  2017年开始,他设立了以他外婆名字命名的“普英奖学金”,用来奖励和鼓励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初高中学生。“普英奖学金”资助了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贫困优秀学生。


  指导学生


  李江春,学位论文:《制度体系和国家发展:断裂与合续——阿根廷和智利的国家类型》,授予学位:博士,2014年

  

  王凯,学位论文:《安全困境与族群冲突:基于“机制+因素”的分析框架》,授予学位:硕士,2014年

  

  张婧一,学位论文:《进攻性联盟与战争的发生》,授予学位:硕士,2013年

  

  苏若林,学位论文:《联盟管理的核心动力机制研究》,授予学位:硕士,2012年









人物评价


  “唐世平教授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最有国际影响的学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报》评)

  

  “唐世平算得上中国社会科学界最桀骜不驯的学者之一。”(《南方周末》评)









相关链接


1、唐世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度百科


2、唐世平(复旦大学教授)-搜狗百科


3、唐世平(中国国际关系学著名学者,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抖音百科


4、唐世平-百度搜索


5、唐世平-搜狗搜索


6、唐世平-搜狗微信


7、唐世平-头条搜索



唐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