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miǎo],1962年出生, 江苏省涟水县人,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玻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做资深博士后。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加盟中山大学,创立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2019年11月加盟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
李淼研究方向为宇宙学与引力理论,业余科普写作。著有《超弦史话》、《三体中的物理学》、《给孩子讲量子力学》等。
中文名 | 李淼 | 学位/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
性 别 | 男 | 专业方向 | 宇宙学,弦论,高能物理 |
国 籍 | 中国 | 职 业 | 物理学家 |
民 族 | 汉族 | 学术代表作 | 给孩子讲量子力学 |
出生地 | 江苏省涟水县 | ||
出生日期 | 1962年 | ||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哥本哈根大学 | ||
级 别 | 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
主要成就 | 2011年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人物奖 | ||
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 |||
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入选者 |
人物经历
1978年中学毕业,李淼赶上恢复高考。两年前夏天培养起来的好奇和兴趣,以及当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让李淼下定决心走进物理的世界。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
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
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D编委,Modern Physics Letters A编委,中国科学G编委,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编委。
1999年加盟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科学院百人计划(同年,为北京大学第一批11位教育部长江学者之一,未就职)。
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17年获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
2014年,为《那些年我们一起信过的谣言》写了“科学不是鸡汤,但它更有价值”的推荐序言。
2015年10月,出版图书《想象另一种可能》,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鹭江出版社出版。
2015年,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成立,李淼受任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并作为探测引力波的“天琴计划”带头人。
2017年,《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获第13届文津图书奖。
2019年11月加盟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暗能量
2012年,李淼等人利用观测宇宙观测数据指出我们的宇宙很可能终结于一场大撕裂,即为宇宙大撕裂理论。
李淼等人又建议用超颖材料模拟加速膨胀宇宙,并指出Casimir能量可能就是暗能量,至少是暗能量的一部分,前者可能用超颖材料来测量。如果他们的预言是正确的,将带来对暗能量理论的极大推动。
(2)微波背景辐射谱和暴涨宇宙
用时空测不准解释微波背景辐射谱和暴涨宇宙。李淼和他的学生研究了弦论中时空测不准带来的对微波背景辐射功率谱的影响,发现谱指数的跑动可以用非对易暴涨模型来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很多同行的后续研究,前面已经提到了这些工作的影响。李淼最近还在考虑一个长弦驱动暴涨的模型,这个工作一旦完成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两位作者完成发表的3篇文章被他人引用了200余次.
(3)全息暗能量模型
李淼的全息暗能量模型是第一个可以用来拟合实验数据的基于全息原理的暗能量模型,文章发表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国际和国内同行作了后续研究。作者及其合作者在这方面完成论文4篇,总引用次数已达3000余次。
(4)宇宙学矩阵模型
如何在随着时间变化的背景之下研究弦论一直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最近,一些特别背景下的矩阵模型被提了出来,李淼等人在这方面已经完成的3篇文章,引用次数90余次。
(5)弱引力猜想
弦论中原则上存在多少真空,弦论能不能实现甚至“预言”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以及其中的参数数值、一些宇宙学参数?这些问题是弦论的中心问题。为了对弦论的预言范围作出限制,最近Arni-Hamed等人提出弱引力猜测,在某种意义上,引力与任何其他规范长程力相比总是最弱的力。李淼等人的研究工作指出,将一个4维理论下降到低维,这个猜测很容易得到一些简单的证明。最近,他们将这个猜想推广到有正的宇宙学常数(暗能量)情形,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猜想:一个标量场的耦合常数也会受到弱引力的限制。由于这些工作和弦论的唯象研究相关,可以预见,这个方向将成长为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领域
超弦中的各种非微扰效应,包括量子黑洞;时空测不准关系与超弦中的第一原理;非对易几何在超弦中的实现。
工作成果
相继在Liouville理论中关联函数的计算,D-brane的边界态,黑洞的量子理论,时空测不准关系和超弦中的非对易几何等方面开展研究。在1984年试图统一包括引力在内的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的弦理论兴起之初,他是国内最先投入这一领域的年青人之一。三十年来,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引用总数达7500余次。内容涉及天体、宇宙学、黑洞、引力、Berry Phase、相互作用、弦理论、M理论、超对称规范场及其对偶理论等等。
出版图书
人才培养
他把量子力学、宇宙学和相对论等物理学理论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给孩子们听,多本科普著作成为畅销书;他在微博上拥有上百万粉丝,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淼叔”“三水叔叔”;他潜心科研30多年,发表SCI论文160篇,引用总数达6000余次。
荣誉奖励
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1年12月16日,《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魅力人物
2015年12月30日,2015年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
2017年,入选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1998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2016年7月10日,《〈三体〉中的物理学》获得: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
2017年4月23日,《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获得:第13届文津图书奖
2017年11月27日,《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获得:2017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
2018年10月28日,《〈三体〉中的物理学》获得:第三届“世界华人科普奖”金奖
个人生活
1976年唐山大地震,李淼远在江西的家乡也受到影响,大家住进用油毡搭的防震棚。因为在外住着无聊,李淼翻看过去很少的接触的书,包括他母亲过去的理科教科书,边看边觉得物理特别有意思,“那些原理非常简单,同时又很强大。”
人物评价
在物理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李淼却被称为“非典型物理学家”,以诗人、科普作家和网红科学家著称。(封面新闻评)
李淼既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又是一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5 年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颁奖词称:“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科学道理,用生动有趣的口吻谈论冷僻的学术名词,他让公众看到了物理学家感性、多情的一面。李淼,用才情为科学代言。
”《中国科学报》对李淼这样评价:“作为一名天体物理专业出身的理论物理学家,李淼堪称名副其实的跨界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