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男,汉族,1976年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他还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网络治理体系”首席专家,外交部网络外交专家委员会成员等职务。
1995年,沈逸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2004年6-12月,赴香港大学历史系美国研究中心访问交流。2005年,他获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2008年-2009年,他被公派参与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科学技术与国际关系项目进行博士后访学。2016年4月,沈逸参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2018年到2019年,沈逸作为唯一中方专家代表参加在德国、俄罗斯等地举办的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等专题论坛。2022年6月,沈逸参与“2022复旦金融投资课”线上课程。2023年11月,沈逸获邀参加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5年,沈逸受邀带来专题讲座“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热点解析”。
沈逸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学术专著1部,承担外交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课题20余项;他开设《信息安全与国际关系》《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概论》等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在线网站开设《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在线课程。沈逸撰写决策咨询报告获单篇录用超过30篇,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5篇。2013年获第九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二等奖;2014年-2016年两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16年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中文名 | 沈逸 | 职 业 | 教师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研究员、教授 |
国 籍 | 中国 | 职 务 | 院长助理、教授 |
民 族 | 汉族 | 博士生导师 | |
籍 贯 | 上海市 | 参加节目 | 逸语道破 |
出生日期 | 1976年 | 公众号/视频号 | |
毕业院校 | 复旦大学 | ||
学位/学历 | 博士/博士研究生 | ||
专 业 | 政治系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
研究方向 |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安全、网络主权、中美网络安全关系等方向的研究 | ||
任职机构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
代表作品 |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专著);论文《来自霸权国家的网络安全威胁》《中国的新网络时代:不求霸权,不止安全》《克服被阴谋论放大的网络安全焦虑》等 | ||
荣誉奖项 | 2013年获第九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二等奖; | ||
2014年-2016年两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 |||
2016年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 |||
主要成就 | 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 | ||
承担外交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部门课题20余项 | |||
在中国大学MOOC在线网站开设《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在线课程 | |||
撰写决策咨询报告获单篇录用超过30篇,副国级以上领导批示10篇,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5篇 |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沈逸,1976年生,1995年-200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2004年6-12月,赴香港大学历史系美国研究中心访问交流。2005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博士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2008年8月-2009年9月,沈逸以复旦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被公派到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科学技术与国际关系项目进行博士后访学。
职业经历
2013年,沈逸获第九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二等奖;2014年,他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15年,沈逸获邀成为全球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委员会委员。
2016年,他获邀成为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助理。同年4月1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沈逸是唯一来自高校的代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吴曼清院士、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等十人作为发言代表,就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向总书记当面进行了专项汇报。同年,他年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复旦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18年,沈逸获聘出任中国外交部网络外交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2018年到2019年,沈逸获邀在德国、俄罗斯等地作为唯一中方专家代表,参加了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网络空间治理秩序、数字经济等专题论坛并作主题发言。2022年6月15日,沈逸参与“2022复旦金融投资课”线上课程,围绕“大国战略博弈新态势与中国经济发展”主题,深度解读当前大国战略博弈的新阶段、新特点,中美战略博弈的新态势,以及中国发展的新环境。
2023年11月,沈逸获邀参加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并发表了观点: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的互联网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各国应结合各自国情,坚持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开展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挑战。
2025年4月27日,“人民城市・杨浦大师课”首讲特邀沈逸带来专题讲座“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热点解析”,他在讲座中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变局与大国博弈,包括DeepSeek对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贡献、中美科技战2.0 下中国如何突围破局等。同年5月30日,沈逸参加了复旦发展研究院智库周系列活动,此次报告会以“人工智能与国家发展”为主题,沈逸强调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重点要从实物生产转向概念引领,并探索社会内部成果分配的务实解决方案,在区域实践中建立技术普惠机制,推动国际话语权结构的变革。
主要作品
学术论文
中文文章
2018年12月10日,《大国战略互信与跨境数据流动管理新模式探索:以“数据主权”为核心推进网络安全战略建设》,期刊名称:《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8年11月1日,《网络主权与金砖国家网络空间治理合作模式探索》,期刊名称:《上海社联第52卷》
2018年8月16日,《保持战略清醒坦然面对挑战——中美贸易战观察》,期刊名称:《光明日报》
2018年7月10日,《为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年5月15日,《深入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全面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期刊名称:《求是》
2018年2月14日,《网络空间的攻防平衡与网络威慑的构建》,期刊名称:《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年1月1日,《全面推进部署IPv6迈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坚实一步》,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安全》
2017年12月1日,《迈向新时期的中美关系》,期刊名称:《党政干部参考》
2017年10月15日,《特朗普时期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安全》
2017年9月1日,《武器级勒索软件催生全球网络空间防扩散机制建设契机》,期刊名称:《信息安全通信保密》
2017年7月15日,《武器级勒索软件攻击考验国家网络安全能力》,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安全》
2017年4月14日,《践行网信事业历史使命,向网络强国大步前进》,期刊名称:《光明日报理论版》
2017年4月10日,《美国互联网自由战略的实践与阶段性评估——以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与俄罗斯黑客攻击为例》,期刊名称:《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7年1月1日,《从2016年美国大选看美式民主的困境》,期刊名称:《光明日报》2016.10.26-人大书报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文摘》
2016年11月21日,《“乌镇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期刊名称:《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年11月14日,《候任总统特朗普:第一个网络时代的美国总统》,期刊名称:《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年10月26日,《从2016年美国大选看美式民主的困境》,期刊名称:《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2日,《务实合作提升金砖协作新水平》,期刊名称:《文汇报》
2016年9月15日,《ICANN治理架构变革进程中的方向之争:国际化还是私有化?》,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9月5日,《20国集团峰会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期刊名称:《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年8月26日,《金砖国家推动全球治理》,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8月1日,《金砖国家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第十三章)》,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6月13日,《警惕搜索引擎滥用垄断地位》,期刊名称:《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年6月11日,《美欲迅速强化网络战进攻能力》,期刊名称:《文汇报》
2016年5月4日,《实践辩证的网络安全观是一场艰巨的战役》,期刊名称:《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年4月29日,《构建复杂开放环境下的辩证网络安全观》,期刊名称:《文汇报》
2016年1月11日,《网络空间国家主权的理论与实际》,期刊名称:《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年12月20日,《网络主权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期刊名称:《复旦国际政治评论第十七辑》
2015年12月1日,《网络安全与网络秩序国际关系评论第十七辑》,期刊名称:《国际关系评论第十七辑》
2015年2月11日,《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理念》,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科学报》(第704期)
2015年2月1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原则之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期刊名称:《外交评论》
2014年9月1日,《我的复旦国政经历》,期刊名称:《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建系五十周年纪念文集》
2014年9月1日,《能力、等级与秩序:全球网络空间信息秩序研究——基于国际秩序的研究视角》,期刊名称:《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第十四辑
2014年5月1日,《转型与建构:后斯诺登时代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设计与能力建设》,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安全》
2014年5月1日,《后斯诺登时代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期刊名称:《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年4月1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与金砖国家合作》,期刊名称:《国际观察》
2013年10月1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需要国际视野》,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安全》
2013年9月5日,《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实践》,期刊名称:《美国研究》(第三期)
2013年,《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其影响》,期刊名称:《美国战略研究简报》(第1期)
2013年,《网络政治形态:国际比较与中国意义》,期刊名称:《晋阳学刊》(第4期)
2013年,《以实力保安全,还是以治理谋安全?-两种网络安全战略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期刊名称:《外交评论》(第3期)
2012年5月2日,《美国网络外交新瓶装旧酒》,期刊名称:《解放军报》
2012年4月16日,《网络空间:美国打响新政治空间之战》,期刊名称:《世界知识》
2012年3月12日,《实名制:构建网络秩序的积极尝试》,期刊名称:《文汇报》
2012年,《网络政治泡沫的幻灭》,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第3期)
2012年,《网络政治:特性、挑战及其限度》,期刊名称:《国际观察》(第2期)
2012年,《应对进攻型互联网自由战略的挑战-析中美在全球信息空间的竞争与合作》,期刊名称:《世界经济与政治》(第2期)
2011年8月22日,《探索新媒体管理刻不容缓》,期刊名称:《人民日报》
2011年8月20日,《美国网络战略“魔盒”搅乱世界》,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2011年5月6日,《碎片化的复杂沟通网络》,期刊名称:《社会科学报》
2011年4月25日,《后现代民主化第一波始于中东》,期刊名称:《求是理论网》
2011年4月21日,《利比亚的新媒体代价》,期刊名称:《东方早报网》
2011年4月8日,《互联网可能引爆世界大动荡》,期刊名称:《环球网评论版》
2011年4月4日,《美网络水军浮现“合金装备”》,期刊名称:《文汇报(国际版)》
2011年3月31日,《美国在逼迫他国监管网络》,期刊名称:《环球时报》
2011年3月1日,《对突尼斯和埃及局势的深度解读》,期刊名称:《学习月刊》(第三期)
2011年2月1日,《互联网绑上美国外交政策战车》,期刊名称:《文汇报〈环球视窗版〉》
2011年1月21日,《维基揭秘与白宫-斗而不破》,期刊名称:《文汇报〈环球视窗版〉》
2011年1月15日,《中国四代机试飞后的中美战略互信》,期刊名称:《联合早报网(网络版)》
2011年,《维基“揭秘”与西方新闻自由》,期刊名称:《红旗文摘》(第2期)
2011年,《为中国利益贴上标签》,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文摘》第12期
2010年12月17日,《一波N折:维基泄密爆料事件背后的权利转移与扩散》,期刊名称:《联合早报(热点关注)网络版》
2010年12月8日,《后阿桑奇时代媒体如何监督国家》,期刊名称:《东方早报(A14-15版)》
2010年10月19日,《美国国务院里的年轻人》,期刊名称:《东方早报》
2010年8月3日,《维基揭秘:吹哨者还是叛国者》,期刊名称:《文汇报》
2010年3月1日,《应对“明日帝国”的挑战: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信息与国家-从“谷歌退出中国”事件说起》,期刊名称:《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2010年2月1日,《全球化时代的新媒体和主权》,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2010年1月23日,《傲慢错乱作秀计算》,期刊名称:《文汇报》
2010年1月15日,《商业利益、政治作秀vs灵巧权力》,期刊名称:《文汇报》
2010年1月14日,《谷歌,你想吓唬谁?》,期刊名称:《文汇报》
《数字空间的认知、竞争与合作》,期刊名称:《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从“拒斥”到“塑造”:国际规范与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国际核不扩散规范为例》,期刊名称:《陈峰、樊富珉主编论文集〈热点中国转型时期的挑战〉》
外文文章
2016年3月1日,CyberSovereigntyandGovernanceofGlobalCyberspace,期刊名称:ChinesePoliticalScienceReview(中国政治学评论)
2016年1月1日,Cybersovereigntyandthegovernanceofglobalcyberspace,期刊名称:ChinesePoliticalScienceReview
2015年9月15日,USshouldgiveupitshegemonyincyberspace,期刊名称:ChinaDaily
2015年1月22日,Timetoendthecyber-spyingblamegame,期刊名称:ChinaDaily
2011年9月,Internetneedstobe“tamed”,期刊名称:ChinaDaily
2011年9月,SearchingforawaytoenddisputewithGoogle,期刊名称:ChinaDaily
2011年7月,Theuncertaintierofcyberspace,期刊名称:ChinaDaily
2011年5月,TheuncertaintiesofcyberspaceSinceUSInternetpolicyisprovocative,itoughttoworkwithnationslikeChinatomakethevirtualwo,ldsafeandstable,期刊名称:ChinaDaily
出版图书
社会生活
2008-2009,美国乔治城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2015年,全球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委员会委员
2016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助理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网络治理体系”首席专家
2018年,中国外交部网络外交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个人理事
全球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委员会成员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沈逸长期从事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安全、网络主权、中美网络安全关系等方向的研究。 在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以及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领域长期进行深入研究,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国内和国际上均有较强的影响力。
项目研究
2018年,沈逸的研究团队在复旦大学支持下成为教育部与中央网信办评选的全国十家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之一。2015年至2020年4月,沈逸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20余项,涉及项目金额总计近400万,2017年作为首席专家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研究》,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研究》。
研究成果
沈逸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承担外交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部门课题20余项;2005年开始开设《信息安全与国际关系》《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概论》等相关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在线网站开设《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在线课程。 沈逸撰写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单篇录用超过30篇,副国级以上领导批示10篇,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5篇。
沈逸曾在Spinger出版社编辑的《国际关系评论》(英文版)上发表网络主权论文,成为国内首批用英文刊文进行中国网络主权观正面宣介的学者。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外在重大战略问题与关键政策领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人才培养
院内授课
沈逸留校任教后,致力于教书育人本职工作。2014年至2019年间,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共计8门,课堂教学超过1千学时,在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排名前三,在国际政治系中排名第一。
沈逸努力实践教学创新,在学院支持下,他组织校内外教师团队,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设全国首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概论》在线课程,选修人数超过1300人,在国际关系学者开设的课程中,名列前茅。
网络宣讲
沈逸是众多复旦学子口中的“人气教师“。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就如何认识理解中美贸易摩擦与青少年关系问题,沈逸老师通过视频短片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视频在全网播放量超过100万次,入选学习强国平台,在优兔等全球平台上也引发关注。
新冠疫情暴发后,为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国际形势变化,沈逸与复旦大学团委、上海市团委等合作,通过视频网站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场全球治理的压力测试》为题开设主题团课,吸引在线人数超过10万人。
主讲课程
课程类型
本科生课程
信息安全与国际关系,课程编号:317.115.1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编号:POLI130002
国际谈判,课程编号:917.007.1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编号:917.003.1
信息安全与国际关系,课程编号:917.021.1
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课程编号:POLI130022
国际关系导论,课程编号:POLI120002
国际关系导论,课程编号:917.002.1
信息安全与国际关系,课程编号:POLI130091
国际谈判,课程编号:POLI130096
研究生课程
电子政务,课程编号:MPA620011
Contemporary Chinese Diplomacy,课程编号:EMAP620001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课程编号:POLI620017
国际战略与安全,课程编号:POLI630078
媒体与国际关系,课程编号:MPA630078
国家安全与中国外交,课程编号:MSE630015
人物观点
专业观点
网络空间活动
网络空间的活动,已经不像从前只单纯局限在虚拟层面上。它和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地嵌套在了一起,不可分割。
首先,对于国家来说,作为广义上的关键基础设施也好,作为一个国家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数字化中枢也好,各个国家都越来越深刻意识到网络空间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从实践和认识的两个方面来看,几乎世界上的所有主要国家或早或晚都会认识到,全球网络空间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变革,在国家治理的方面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但同时,互联网本身也为解决这些风险提供了机遇。
再次,从国家博弈角度看,这些变革意味着,网络空间将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一个新场域。国家在网络空间中展开的试探和互动,既要维系互相的合作,又要保障自身的安全,有些国家还要建立安全秩序。
网络空间威胁
沈逸:分类来看,第一类是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威胁。这一分类下,又分别有下面三种情况。
第一例,美国曾发生过一次网络安全事故,因为一家域名企业出现问题,大约一半的社交媒体网络都无法访问。
第二例,在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美联社的官方推特账号被其他组织盗用。
第三例,涉及国家之间的经济甚至政治竞争,典型的就是大规模网络监听。棱镜、以色列“飞马”间谍软件等案例已被大家熟知。
第二大类威胁是,系统地对网络空间信息进行加工、编辑、扰动,从而让受众形成错误认知,意图在重大问题上对人进行干扰。最为典型的是,通过网络空间煽动他国进行所谓“颜色革命”。
第三大类体现在有组织犯罪层面上,典型的即为身份盗取基础上的电信诈骗、金融犯罪等等。
时事热评
2021年1月24日,中国国防部发布第九轮中印军长级会谈的联合新闻稿,沈逸分析了此次会谈成果。他指出,军长级会谈是2020年5月中印边界地区因印方主动越界行动造成紧张局势以来,双方形成的解决边境事态的对话机制。从宏观战略层面看,会谈为中印关系、区域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发挥了战略稳定器的作用。
2024年3月12日,针对美国国会推动强制剥离TikTok,沈逸指出,这是霸权衰退焦虑的体现,美国试图通过规则武器化劫掠中国企业资产,但其做法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导致全球产业链动荡。他强调,中国需通过对等反制和规则博弈维护自身利益。
2024年7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举行竞选集会发表演讲时现场响起枪声,沈逸对此事件进行分析。他提到宾夕法尼亚州在此次选举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枪击事件可能对选举进程带来的影响,包括对特朗普人设的强化、对民主党选情的微妙影响等。
2025年4月15日,解读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沈逸指出,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的“对等关税”从145%降至20%,是其无法承受中方系统性反制压力的表现。他强调,中国通过稀土管制、对等关税等手段精准反制,同时坚持多边贸易规则,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所获荣誉
2013,第九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二等奖
201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201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2016,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
2016,复旦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关事件
2023年1月,电影《满江红》爆火,票房不断创新高,同时也引发“抄袭”、“偷票房”等争议。随后电影《满江红》官方微博发文称正式对造谣者提起诉讼,其中包括沈逸。随后沈逸发文回应,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沈逸发文称:“我的微博能够引起片方的重视有些受宠若惊。起诉是权利,应诉是法律义务。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相信片方能够在庭审环节以严谨证据来回应关切说明真相。法院见!”
2023年11月,《纽约时报》指出沈逸将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与纳粹行径相类比,并据此称其为“反犹人士”。对此,沈逸回应强调,二者存在本质差异:此次事件虽未出现毒气室、氰化钾、奥斯维辛集中营等纳粹标志性元素,但加沙地带存在众多被视为“世界上最大露天监狱”的区域,且以色列战斗机对加沙医院持续发动猛烈空袭 。他呼吁人们应基于客观事实形成基本判断,并通过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人物评价
作为学者,沈逸老师潜心问道不忘关注社会,教书育人不忘启发思考,作为共产党员,沈逸老师信仰坚定勤于资政,以为中国发声为己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评)
相关链接
2、沈逸(中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度百科
4、沈逸(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快懂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