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是中国文学学士,东方学系世界文学硕士,特拉维夫大学文化研究系比较哲学博士。以色列著名的犹太文化研究学者,现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汉语言学与东亚学终身教授。
2000年,张平在以色列获得人文类博士学位,是首位在以色列完成人文类博士学位的中国人。2023年6月8日,张平参加“中国和犹太传统之间的跨文化对话”的讲座。
中文名 | 张平 | 职 称 | 教授 |
---|---|---|---|
性 别 | 男 | 任职院校 | 特拉维夫大学 |
国 籍 | 中国 | 视频号 | 张平特拉维夫 |
民 族 | 汉族 | ||
职 业 | 教师 |
人物经历
拥有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学士学位和世界文学硕士学位。
2000年,获得特拉维夫大学比较哲学博士学位。
2023年6月8日,张平参加“中国和犹太传统之间的跨文化对话”的讲座。
现任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汉语言学与东亚学终身教授。
研究方向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文明与犹太文明间的跨传统对话,包括拉比犹太教经典的中文翻译、注解和比较研究。他是第一个将拉比犹太教经典翻译介绍到中文世界的学者。
主要作品
出版著作
《阿伯特——犹太智慧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天下通道精义篇——犹太处世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密释纳·第一部:种子》,张平译注,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
《密释纳·第二部:节期》,张平译注,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年。
《安魂曲:汉诺赫·列文戏剧精选集》,商务印书馆,2017年。
发表论文
《有关曹植游仙诗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1987年第6期,第169-171页。
《现代希伯来文学》,载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449-1456页。
《网络辅助中文教学与以色列的特定中文教学环境——关于"圣地中文"网站的个案研究》,载张普主编:《E-Learning与对外汉语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8-103页。
Israel and Judaism in Chinese Cyber Space (Hebrew). Zemanim, winter edition, 2003 - 2004, (pp. 15-23)
《天生我才必叛逆——汉诺赫·列文及其戏剧简介》,《戏剧艺术》2007年第5期,第106-112页。
Israel and Jewish People in Chinese Cyber Space since 2002. The Jewish-Chinese Nexus (pp. 103-117), ed. M. Avrum Ehrlich.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291 pp)
《引言:我们的“犹太智慧”是从哪里来的?》,载马尔文·托卡耶尔主编:《犹太人的奇异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10页。
《<经>从何处来?——<论语>与<阿伯特>首篇的比较解读》,载钟彩钧主编:《犹太与中国传统的对话》,中国文哲研究所,2011年,第9-45页。
《创造性张力——早期儒家与拉比犹太教的师生关系》,载钟彩钧主编:《犹太与中国传统的对话》,中国文哲研究所,2011年,第47-64页
A Passover “Seder” with Confucius,Co-authored with Yoav Ariel, Ronald Kiener,载钟彩钧主编:《犹太与中国传统的对话》,中国文哲研究所,2011年,第193-218页。
Justifying the Apparent Injustice: the Suffering of the Sages and Its Justification in Early Confucianism and Rabbinic Judaism,《犹太研究》(第11辑),2012年。
Expanding Family Reverence: A Confucian-Jewish Dialogue. Co-authored with Galia Patt-Shamir. The Wiley-Blackwell Companion to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pp. 450-467), ed. Catherine Cornille. Oxford: Wiley-Blackwell, 2013
When Chokhmah met Zhi: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of Jewish Wisdom in China since the 1990s. Between Mumbai and Manila Judaism in Asi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State of Israel (pp. 249-258), ed. Manfred Hutter. Bonn, V&R Unipress, Bonn University press, 2013
Joseph Levenson and the possibility for a dialogic history. co-anthored with Madeleine Yue Dong.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014. Vol. 8, No. 1, 1–24.
Killing Not To Kill—Chosenness in the Stories of Akedah and Yu Rang.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41:S1 (December 2014) 669–685.
《启明者之光:让胡适之对话孟德尔松》,《犹太研究》(第13辑),2015年,第187-195页。
《生命大于苦难——跨文本对话下的列文的<旅人>与曹禺的<北京人>》,载《安魂曲:汉诺赫·列文戏剧精选集》,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269-285页。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