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古丽(当代作家、记者、媒体人)人物经历、相关链接

人物经历 作家    3856
2023年05月23日
⛔ 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物简介

相关链接

人物风采

视频


  帕蒂古丽,女,1965年生,维吾尔族,新疆沙湾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2届高研班学员。已出版散文集《隐秘的故乡》《散失的母亲》《思念的重量》《模仿者的生活》《水乳交融的村庄秘境》《蕴情的土地》,长篇小说《百年血脉》,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第三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北京市优秀图书奖”。长篇小说《柯卡之恋》获“北京市优秀长篇小说”。散文《思念的重量》获得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模仿者的生活》获2012年度《民族文学》奖、最佳华文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散文《被语言争夺的舌头》获得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






人物经历


帕蒂古丽:从草原羊群中走来的作家

来源:反剽窃基金


作者:小反


文章|整理于帕蒂古丽采访


编辑|小刘 陈胡永



帕蒂古丽




01


被老师从羊群中挽回的大学生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的第一份工作不是记者。我的大学是兰州商业学院,就是现在的兰州财经大学,当时读的是财会系。那个时候考个大学不容易,刚开始(知道自己要读财会系)我不想去上,可收到通知书的时候,我父亲很高兴,因为我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邻居也都祝贺我!我看到父亲那么高兴,就不好意思再开口说还想考别的学校,毕竟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就可以脱离原来的那种命运。况且我是老大,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都在读书,我不能让父亲辛辛苦苦养着一家七口人对吧?我已经考上了大学,还说我要重读就更没有理由了,父亲很不容易。


  其实,父亲本来都不让我读高中,而是让我直接考中专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两年的学费,然后供下面的孩子们读书。当时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就写这件事儿,叫《初春的河》,就是讲我那段时间不愿意去上那个考中专的班补习,我一定要考高中。父亲说你看看弟弟妹妹,如果不考中专你就不用去上学了,去放羊吧!那我就去放羊了。我也很倔的,我就倔乎乎地说:放羊就放羊!然后不理他,拿着鞭子就去了。


  我家大概有几十只羊,家里孩子的所有费用都要靠那些羊,羊群很重要,比我重要,那我只好去放羊,我得体谅他,但其实是满腔仇恨呐!我心想,既然你这么收拾我,我就放给你看。我原来以为带个小说边放羊边看就行了,这有什么可怕的,我一样可以。结果到了放羊的地方,羊是很不听话的,没放过羊的都不知道。第一天还好,到了第二天、第三天那些羊都不听话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大概认为我是一个不会放羊的人吧,羊就开始欺负我,几十只羊往好多个方向跑,不知道把哪一个赶回来,然后又怕吃了人家的麦子,我坐那儿想哭都哭不出来。


  大概放了一个多星期,我在放羊的地方碰到了我的老师,他在割草,他问我:好端端的你不好好复习考高中,怎么放羊呢?我说:父亲说不让我考高中,只能让我去考中专。那天晚上回家刚好赶上村里面放露天电影,叫《一江春水向东流》,很悲情的一个电影。放电影的时候老师就找到了我的父亲,就拼命地说服他让我考高中。那个电影的主角都很漂亮,但是我只看画面,耳朵一直在听着老师是怎么讲的。老师说这孩子很喜欢看书,很喜欢学习的,你不让她学习的话,她别的事也干不好的,你还是随了她的愿,让她去读书吧。老师不停夸我聪明,“她写的作文,我们这些老师看了都要查字典才行的,她朗诵好、喜欢阅读……”我父亲始终一言不发,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样听老师说了半个晚上。


  晚上看完电影已经很晚了,导致我第二天起晚了。平时早上父亲会在院子里咳嗽或者做其他事把声音搞得很响,故意把我吵起来,但那天很安静,我睡到太阳都好高了,醒来一看,完了,这要挨骂了,羊这么晚了没吃草。可是起来后一看,羊圈里的羊没了!一个都没了!我这才意识到:是父亲去放羊了。


  我的书包平时是挂着的,但那天早上书包被丢在我睡觉的那个炕头。我一下就明白过来父亲是想让我继续学习的。


  放羊这件事表面上看是我顺从了父亲的安排,但其实是我对命运的反抗。当时的我认为这种反抗是成功的,现在领会到了父亲真正的意图不是让我去放羊,他只是想让我知道命运有多么不易,让我以后好好读书。


  考上大学后,老师来送通知书,那时候,哎呀!父亲很高兴地拥抱我,那是长那么大我第一次和他拥抱,他对我们是很好的,但也是第一次拥抱这么大的女儿。






02



注定与文字有缘



  我第一份工作是被分配到了塔城地区的糖厂,他们打算培养我做成本会计,这对我来说很恐怖的,因为成本会计责任非常重。当时那个老会计快退休了,他觉得终于来了大学生接他的班,他很高兴。后来发现我竟然这么笨,他就拍着桌子说:你是个大学生诶!你把十万记成一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 我每天记的账能把他气得背过气去,能晕过去的那种。


  没办法,我也不是故意的,就是对数字不敏感。


  那时候我心里根本就没有成本会计,只有石评梅的散文选集,我看得可来劲了,有的时候直掉眼泪。老会计说你怎么整天黄着脸,(他不知道)因为我看得伤心啊!书里的那些东西那么吸引我,而账本对我来说太遥远了,我就没办法做那个会计。后来宣传科的老人家也要退休了,宣传那块没人搞,我就跟厂长说:会计我干不了,会误事儿,我去宣传科帮帮忙吧,去搞搞黑板报也行,搞什么都行。他说,可惜了大学生了,厂里打算办个厂报,你去办报纸吧。


  我会计没当成,倒是办起了厂报。办厂报,所有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干。从油印到刻字,连画图都是我自己做的。我经常写诗歌,在《塔城报》上差不多一两个月会发一两篇诗歌。


  有一次厂里让我组织大家去参加地区的职工演讲赛,最后我得了地区的第一名。这引起了打分评委(来自妇联、宣传部、组织部、党史办等等一些部门的要人)的注意,当时党史办刚好要搞一个“今日塔城编辑部”,为了建国40周年献礼,要出一本儿书,就把我从厂里借调到那个地方了。借调的一年多里我有一篇报告文学叫《仅次于上帝的人》,还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开发建设新疆文学奖”一等奖,另外一篇报告文学获了伊犁州一个征文二等奖,还有两篇散文都有不错的反响。


  后来我的工作就是写报告文学和单独去采访,而且是大型采访。编辑部人少,都是一个人去采访,虽然我不太会采访,但是我可以跟他们(采访对象们)一起干活呀,听他们的故事,一起吃一起住,一起搬家,一起迁徙。他们知道我是个记者,个个儿排着队来给我讲故事,因为那些人生活的地方就是十多天都见不到一个人,他见到一个人就巴不得一直说话。哎哟,我运气好,我就听了好多故事,特精彩,那是我的第一次采访。


  有了基础以后,我就知道其实只要肯吃苦,肯跟人家打成一片,肯深入到那些人的生活当中去,我们就可以获取想要的东西,甚至会获取意想不到的东西。所以第二次采访一个陶瓷厂就很顺利。我就在那个地方看他们干活,帮他们搬那些东西,体验那种陶瓷像婴儿诞生的一整个过程。


  后来就进了《塔城日报》,正式开始了我的记者生涯。我那个时候就写大量的散文、诗歌还有小说,大多数发表在报纸上,先是在自己的报纸,然后往上一级在《新疆日报》发表。后来觉得这也不算什么,接着就往《伊犁河》《中国西部文学》《民族作家》这种杂志上发表。差不多一年有五六期,甚至每一期都有我的诗或者散文、小说,我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吧。所以我的新闻生涯跟文学生涯没有冲突,它们是并行的。





03



一张小小的请假条影响我的一生



  第一次让我意识到写作魅力的,是一个请假条。那个时候我刚小学二三年级,父亲被马弄伤了,导致他不能去干活了。那个时候还是大集体,不能干活就要扣工分,那为了不扣工分就得请假,要说明原因。因为我们的村长书记要汉文的请假条,父亲就来求我,说你给我写个请假条好不好?


  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领了任务就很认真的写。因为在学校刚好学了请假条的格式嘛——因为……所以……望批准……此至……,总之我写得很明白。后来大队里开会,那个大队长就表扬了这份请假条,他说你看看人家这个少数民族的孩子,这请假条写得多好!他还念给大家听,当时能用汉语写个请假条的人在那里是比较少的,用少数民族语写的还得有个人去给他们翻译。


  那天父亲回来说,你那个请假条写得真好!他可自豪了,我写的请假条受到了表扬。然后我就觉得,汉文还有这么大的威力!原来写东西能够传情达意还能解决实际问题。我当时确实是给家里解决了很实际的问题,因为这张请假条,避免了父亲被扣工分,一家人不至于没粮食吃。不仅如此,大队长在大会上念了这张请假条,父亲脸上都很有光。


  自此以后,我就觉得好像我写东西,有一半就是为了让父亲高兴。虽然他后来都不在了,但是我永远记得他因为那张请假条表扬我的样子——那是父亲在我身上领受到最大的荣耀。虽然我后来写的他都看不到了,但是我觉得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还在旁边,我相信他在天上也会很开心。





04


为了不擦皮鞋前往广东



  我是1993年离开西北的。在《塔城报》干了五六年吧,有一个女同事是新疆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她跟我住一个宿舍住了好几年,但是她找的老公是广东佛山那边的,所以她一结婚就跟着去了广东。她去了广东以后就老是“诱惑”我。


  我从没离开过西北,大学也是在兰州,完全没法想象去了那地方吃什么,那边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的想象中,广东就是一个长满了香蕉和椰子的地方。因为在塔城,马路上也都是黄土,她就说你不是天天得擦皮鞋吗?在这儿路可干净了,你一双皮鞋穿旧了都可以不擦,不会沾沾一点灰尘,我真的就被这点打动了,觉得如果能到一个一尘不染的地方,这太可贵了!就这样我去了广东。


  到了广东我的第一份工作也不是做报纸。那时候《南海日报》要招人,但是当时只是领导班子成立了,还没有开始招员工,我朋友说让我呆在她家就好了,等报社营业了,直接去应聘就行。但我已经在她们家呆了一个星期了,也不好意思继续住了,那我就得先找一个包吃包住的地方,工资低也没关系。后来就找到了佛山宾馆,那地方招文秘,但是要求先到基层干一个月才能去应聘文秘岗位,我就答应了,然后我被安排去车间实习,叠毛巾。我那时候也吃不惯当地的东西,每天就吃方便面,我没想到在广东吃那些会上火,导致我满脸都是痘!干了半个月领了90多块钱工资,全去医院看痘了。


  半个月以后《南海日报》报社社长找我谈,他看了我的资料,说我资质可以的,再加上我是第一个去应聘的,直接就让我过去了。在那里干了不到两年,那段时间我结婚了,婚后要办理户口,我没户口,孩子就没户口,那怎么办呢?这在当时是很恐怖的事情!再加上吃不惯、天气热,我又病了,我一气之下就说不干了,我要回北方。






05


读《百年孤独》的服装摊摊主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还去郑州待过过一年多。在《中原建设报》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我连买白菜都买不起,当时的工资太低了!没办法生活,我就又不干了。


  我妹妹当时有一个服装摊,旁边一家店的店主是个扎着小辫子、爱看小说的男士。每次去我妹妹那里,都会看到这儿有个人每天在摊位里看书。我们去跟他聊,我说我也想搞个店,但是我看病把钱花完了,可能交不起租金,他就说等我挣钱了再把租金给他,就这样我们开了个小店。我跟那个店主一样,也是拿着《百年孤独》一边卖服装一边看。


  后来我在郑州生了孩子,我丈夫的爸爸妈妈来了,看了我们情况后破口大骂,让我们“滚”回浙江去,他们说:你看你们俩,黑户不说,工作还丢了,在这租个房子,小孩都是黑户!就这样我们抱着孩子去了浙江。


  从报社记者到开服装店,看着我好像挺勇敢的,其实就是生活所迫。要不然我哪有那么勇敢(笑),好像一身才华地到处去,这完全是生活所迫,走到这一步了,必须走下一步,每一步都不得不走,都跳不开。


  到了浙江的时候孩子才40多天,没法做任何事情,我就在亲戚家里住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有一天叔叔拿了张黑白的小报,可不起眼了,他说这是我们这里的报纸,可牛了!我拿来一看,四个版,只有一张照片,我就说这报纸还算牛的?你那是没见过我做的报纸。他说你想去干人家还不一定要你呢,这个单位可吃香了!我就说那可以试试看嘛!


  后来我见了副主编,他是当地作协主席,他一看我获过奖,又发过这么多杂志,就带我去见社长。当天就让我改稿子啊,下午画了几个版,没过几天就上班了,很顺利。后来入职的人都要考试了,我可能是不考试进的最后一批人。


  刚去的时候当了一两年记者,后来他们就觉得专刊、副刊可能更合适我,我就在这一动不动当了五六年的副主任,一直当到退休。后来我援疆走了三四个月,他们把专刊副刊部撤了。


  我做记者去采访的,是余姚一个范围很小的地方,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说:古丽记者又来鼓励我们了!这是他们对我的评价。我比较认真,做什么都会去深入生活,走到最基层去。我觉得新闻最重要的是一个真相,这是我的想法,真相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如果新闻不为着真相而去的话,那么我觉得其他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我是做文化类的新闻,做那些比较深入的东西,我再采访过程中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兴趣去刨根问底,就是因为我想知道真正的东西,千说万说没有用,我去了才算,我眼见为实!我听到的、看到的、体会到的,那是经过了我体温的文字,我会把它搬上新闻。


  现在有些新闻人为了赚流量搞假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做很恶毒,不顾真相,会颠倒真实和非真实,然后混淆视听,让人们陷于混乱,总会出问题,尤其在关系到民生这样的大事情的时候,它会出大问题!所以说。无论对上、对下还是对记者自身来说,留真相很重要。





06


敏感细腻是作家的天赋,也是困扰



  我本来没注意自己有多大的不同,但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我昨天还说世界很美好,生活很美好,现在又说让这个世界不要碰我,我也不碰这个世界!她说我情绪起伏太大了。我碰到的不同的事情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我说我这样会不会精神很有问题啊?她说没问题,一个作家就要有激情,碰到事情都无动于衷那还怎么写呢?


  我现在给自己辩解,就是说不是因为我的情绪特别不稳定,而是这个世界它的变化多端让我的情绪没法稳定。可能写东西的人必须想得多一点,这是对外实际的表达吧。


  看起来我是很宽容的,很随和的,所有的好词儿都可以用。但是实际上我在房间里独处时候,我跟自己很难和解,跟这个世界也很难相处,我可能多半时候都活在书里。我跟书里人打交道就没有障碍,听得懂他们说什么,他们没说的我都能懂,很能领会他们的诙谐幽默、孤独和心里的那种凄楚等等。但现实中的东西我就会觉得它是好大的问题,就会很纠结,所以就有时候就回避。让我跟电脑打交道,跟书打交道,我觉得很简单,但是跟人打交道不行。


  我去年这个时候在写作,有两三个月就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不跟外界接触。有一天我打开窗,觉得我已经好久没看见这个世界了,它居然还有一扇窗户可以打开!我其实很喜欢这种隔绝,因为文字里的敏感是我能承受的,但是生活的很多问题我是不擅长解决的。所以就变成了我喜欢关着窗户、隔着屏障去看世界,这样我觉得挺有安全感。


  我现在都退休啦,不用跟很多人接触,可以只做自己的事,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原因去做理疗的话,我都可以完全不用跟别人打交道。现在我有的时候也会很敏感,很吃力,因为做理疗的时候接触到的人们,和他们的交流可能跟心理搭界、跟物质金钱、跟现实时尚等等都搭界,但是它跟精神就没有关系,在那儿很难体验到关于精神领域的东西。






07


对作者来说原创是尊严



  我要讲一个很早以前的事。大概是八八年左右,我那个时候天天写诗,一天能写五六首。有一天我看一本杂志,那个杂志还挺大挺有名的,我发现有一首诗是我读过的作者写的,但是名字换了。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个作家太有名了,他叫刘再复。我一看不对呀,这是刘再复老师的诗,怎么可以换个名字登在这个上面呢?然后我就写了封信给那个杂志社。我当时很认真,虽然这好像跟我没关系,但我觉得气不过!后来那个杂志社给我回信了,就说他们去查了这个作者,之后也处理了这件事。


  我觉得对一个作者来说,原创是尊严,剽窃别人的作品其实就已经抛开了羞耻感。抛弃羞耻和尊严的代价是远远大于他得到的那些东西的,这个代价是很大的。一个写作者的尊严全部都割开放一边,然后去拿别人的东西来挂上了自己的名字,我觉得这个过程很痛苦。


  所谓原创,我认为就是至高的。


  一个好作家的文章就好像给了读者一个“子宫”,让读者能生出不同的“孩子”,让人读完后会产生非要写些什么才行的欲望和需求。



访谈

  帕蒂古丽,女,维吾尔族,作家,《余姚日报》记者,浙江省余姚市政协常委,余姚市少数民族联谊会会长,余姚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社科组副组长。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开发建设新疆文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出版有散文集《跟羊儿分享的秘密》等著作,散文《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入选《中国散文2012年年度佳作》。









【高端访谈】


帕蒂古丽 ‖ “在我的生命当中, 写作是回乡的一种方式”




“在我的生命当中,

写作是回乡的一种方式”


——对话著名作家帕蒂古丽


□ 本报记者 曾入龙 吴茹烈 韦元龙




  帕蒂古丽,维吾尔族,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2届高研班学员。在《人民文学》《大家》《天 涯》《民族文学》等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已出版散文集《跟羊儿分享的秘密》 《混血的村庄》 《隐秘的故乡》 《散失的母亲》 《思念的重量》 《水乳交融的村庄秘境》《模仿者的生活》《蕴情的土地》。长篇小说《柯卡之恋》获得北京市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百年血脉》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第三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北京市优秀图书奖、北京市优秀长篇小说奖,并被翻译成英文出版,在海外发行。散文《思念的重量》获得全国散文 大 赛 一 等奖。散文《模仿者的生活》获得2012 年 度《民族文学》奖、最佳华文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散 文《被语言争夺的舌头》获得2014 年度人民文学奖。


“在我写作的时候,那些疼痛都成了财富”


记 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是你的故乡,我们总能从你的文字里看到故乡的“身影”。


帕蒂古丽:我的《隐秘的故乡》 《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散失的母亲》等多部作品集,基本都是写我的故乡——大梁坡村,写村庄以及我的家族里发生的一些事情。


记 者:你是什么时候离开故乡的?


帕蒂古丽:我十七岁到兰州上大学,毕业后回新疆到《塔城报》(今 《塔城日报》)工作,二十七岁我离开了生活二十多年的新疆,来到江南。如今我56岁了,我在江南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在新疆生活的时间,生命差不多算是一半在新疆,一半在江南。


记 者:聊一聊你在新疆的成长经历。


帕蒂古丽:我的成长经历,在我的那几本散文集里展露无遗。我有一篇散文叫《散失的母亲》,基本上能概括我小时候一些比较悲惨的境遇。过去我一直认为,那些比较悲惨的境遇是不好的经历,除了灾难就是疼痛,给我带来了很多不幸的体验。但是在我写作的时候,我觉得那些疼痛都成了财富,至少我现在是用这样的想法去看的。包括《隐秘的故乡》,它基本上记录了我从七八岁一直到十七八岁的成长经历。这些成长经历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它让我学会了成长,让我成长为现在的自己。


记 者:你是如何爱上文学的?


帕蒂古丽:在我小时候,谈论爱好文学这个话题都是很奢侈的。在谈论文学之前,我还得说说语言这个问题。我以前说的语言不是汉语,说的是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虽然我的家庭里母亲会说汉语,但母亲基本上不讲话,所以交流主要是维吾尔语。


实际上是对语言感兴趣,让我热爱上文学,我以前没有谈过,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说需要碰撞才能交融。我上学之 前 的 语 言 环 境 ,并 不 是 纯 汉语。我的邻居是哈萨克族,因此我的哈萨克语挺好。到了学校以后,我开始正式地学汉语。


记 者:学汉语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


帕蒂古丽: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汉语时,老师讲《亡羊补牢》一课,我不懂“邻居”是什么意思,举手问老师,老师很生气,以为我故意捣乱。还有一次,父亲指着搪瓷盆底的“大 众”的“众”,问我怎么念,什么意思。我只会念,不懂意思。父亲说“三个人就是众”,当时觉得汉字真是奇妙。


后来,我逐渐被汉语吸引。我一一开始进入文字世界,天生跟别人不一样。在民族地区,很多人不会去观察和思考很细微的文化现象,比如多种语言跟单一语言的区别。但是,我因为写作,我很在意,我过去可能也没有细微地去察觉这一点——我是带着双向的语言进入文字世界的。


双向的语言造就了我的两重视角,我觉得可能在很早以前,我就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视角。这个视角对于我的写作而言,是大有裨益的。这让我觉得文字很有趣,汉语很有趣,进而爱上了文学。


记 者:你早期看过哪些文学作品?


帕蒂古丽:在我很小的时候,主要是看样板戏的剧本,可以说样板戏是我最早的文字启蒙。等再大些了,我主要看《林海雪原》《红旗谱》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作品。那时候我们看不到太多的书,后来才逐渐接触到《当代》《十月》《收获》《啄木鸟》等刊物,我特别喜欢看。再到后来,我开始接触国内外名著,这才真正打开了我通往文学的大门。在兰州上大学,我喜欢看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作品,其次才是文学方面的作品。


“发掘文化时,我会找一些新的东西放进来,让它们重获生命力”。


记 者:谈一谈你最早发表作品的经历。


帕蒂古丽:我最早发表的作品是诗歌,发表在了《塔城报》上,叫 《思乡春秋》。上大学的时候,我受朦胧诗影响比较大,喜欢读北岛、舒 婷、顾城的诗,余光中等台湾乡愁诗人对我影响也很大。


我跟刘亮程、沈苇是同时发表诗歌的一批人,我大概是在1988年左右开始在《塔城报》发表诗歌。后来在《伊犁河》《民族作家》《中国西部文学》(现《西部》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诗歌作品。大概 1990年左右,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是我的处女作,对我影响很大, 叫《血色的梦》。


后来,我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叫《百年血脉》。再后来,我又写了一些关于民族、语言、文化差异之类的文字,接连在《人民文学》上刊发。


记 者: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


帕蒂古丽:当然是《隐秘的故乡》。在出这部散文集之前,我出过两本散文集,一本是《混血的村庄》,一本是《跟羊儿分享的秘密》。出这两本集子的时候是我刚起步的时候,那些散文不差,文字挺美,但缺乏深厚的思考,也没有对文化或者对自己的经历有意识地展开回望。


《隐秘的故乡》这本书,我觉得是可以告慰我作为一名散文写作者的一本书,它表达了我应该表达的那些东西。尽管它给我带来的实惠最少,也没获过什么奖,不像之后的小说那样带给我很多荣誉,但我还是爱它。我觉得它能代表我,它能代表我的散文。


记 者:据了解,你也是从事媒体工作?


帕蒂古丽:我主要负责文化周刊、周末特刊以及休闲类的专刊等,反正文化涉及的方面,我都很感兴趣。我在浙江余姚工作,采访过几百个人物,余姚的文化底蕴特别深厚,它们决定了我会自然地去做一些事。


对于这些文化底蕴,当地人都发掘几十年了,还有什么可写的?其实不是,我以不同的眼光来看、来写这些,于是又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


余姚有一种传统戏剧叫姚剧,我因为写过不少关于姚剧的文章,成为姚剧研究会理事。有人听说我在关注姚剧这个事,都惊了,还说这个东西都不怎么有人听了,不要去搞。我听了也急了,姚剧这个地方戏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本来姚剧的剧团都快要解散了,我在文化周刊发了四十多篇“姚剧大家谈”,后来姚剧团保留了下来。现在姚剧是全国的“非遗”,姚剧剧团的几任团长都说:我们应该感谢古丽。现 在,姚剧在全国获了很多奖,还在国内外去演出。


姚剧是传承了250多年的一个剧种,别人为什么不在意了?因为司空见惯了。所以发掘姚剧或其他文化的时候,我会找一些新的东西放进来,让它们重新获得生命力。


记 者:你认为如何办好报纸副刊?


帕蒂古丽:报纸副刊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我认为它是一个摇篮,报纸的副刊办得好不好,主要看这个副刊有没有走出有影响的作家。


现在能够坚持搞副刊的报纸不多,搞得好的更少。副刊是有生命力的,是有价值的,它的人文价值,它的人文精神,在这个时代都显得弥足珍贵。如果能够搞好搞精,那么它不仅能够培养新人,更能成为一家报纸的“王牌”和名片。


“从文化去融入一个地域,这样的融入最直接最生动也最深入”


记 者:谈一谈你的长篇小说《百年血脉》。


帕蒂古丽:《百年血脉》讲的是我家族血脉融合的故事。我的家族是这样的,我外公是汉族,是我的太外公捡回来的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后来,我外公娶了我外婆,我外婆是回族……可以说,《百年血脉》里的血脉,是一个融合的血脉。


血脉融合其实不仅仅是血脉融合,还是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这是一个大趋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趋势。


记 者:你到浙江工作多年,你写的作品几乎都是新疆的,在浙江和新疆之间,你是如何在写作上达成平衡的?


帕蒂古丽:在写作中,我的新疆是记忆中的新疆,我写的东西全是记忆中的东西,几乎没有新的东西。而浙江这边全是热乎乎的东西,全是都在发生的东西,全是我眼见的我可触摸的东西。对于不可触摸的那一部分,我用文学的笔法留在散文和小说里;对于可触摸的东西,我每天像蒸热乎乎的馒头一样, “蒸”给了浙江的读者。我觉得在这里面,有一个北方女子对南方文化的理解。


有人问我如何融入南方文化,其实我融入的方式就是我每天在写它。我来到这个地方,首先要认识这个地方的文化,这也是一个融入的过程。现在余姚的文化人,无论是十七八岁的文化人还是八九十岁的文化人,都很认可我写的余姚的文化。他们笑着说:我们余姚的文化,由一个新疆人给我们写了。


对于我来说,从文化去融入一个地域,这样的融入最直接最生动也最深入。我认为一个民族跟另一个民族的融入,必先从文化开始,包括语言。我有一篇散文获得了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叫《被语言争夺的舌头》,写的其实也是一种融入。多年生活的磨炼与自身的摸索,让我已“能在文化的夹缝中平衡地‘走钢丝’”,我希望通过融入文化和语言,在不同文化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我必须在我的内部至少保持一种安宁和完整,我是用读书做到的”


记 者:你常说你是一个离散者?


帕蒂古丽:我一听到故乡这个词总会热泪盈眶,因为我是一个离散者,我跟父母离散,我跟家园离散,我跟自我离散。


我有一本散文集叫《散失的母亲》,讲的就是我跟母亲离散的过程。我至今仍在寻找我的母亲,因为她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失踪了,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所以当我说出我是一个离散者的时候,我并非是在耸人听闻,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我试图用各种方式去寻找母亲,但是至今未果。我是怎么去寻找母亲的呢?母亲刚失踪的时候,我用了不同的方式,包括在电线杆上去贴小广告、在报纸上刊发各种各样的寻人启事,我一天又一天地走过我认为她会走过的村庄,一直持续寻找了许久,一直没有找到,到后来我绝望了。现在离她失踪已经近 30 年了。后来我试图用精神的方式将我的生命与母亲联结,于是写了《散失的母亲》。


我与母亲离散后,又离开新疆来到南方,又与亲人和家园离散,所以说我是一个离散者。


记 者:你并非一开始就来到浙江吧?


帕蒂古丽:是的。我二十七岁的时候离开了新疆,但我并非从新疆直接到了浙江。我经历了一个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人生中比较漫长和艰难的过程。我先到了广东。我之前没有到过广东,一张机票,就让我空降到了另外一个生活当中,从新疆的沙漠、草原,突然就到了广东。在广东的时间其实比较短暂,因为不能适应当地的语言和饮食,以及当地的气候等,我最终在一年多以后离开广东,到了郑州。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因为丈夫的老家是余姚,于是我们从郑州一起回到了余姚。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实际上是我生命的一个地理跨度,我跟自己是一个离散的状态,我的心灵、我的灵魂完全没有跟得上这样一种离散的、匆忙的、为生存去奔波的脚步。它太快了,我基本上是看着一个小小的我跟着一个青年的我奔跑。


记 者:离散对你意味着什么?


帕蒂古丽:我走过那么多地方,适应过那么多人,经历过那么多种生活。我觉得像我这样一个离散的人,生命几乎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我如何去重组自己?我必须在我的内部至少保持一种安宁和完整。


我是如何做到的呢?我认为我是用读书做到的。我讲离散并非是说我就离散到底了,而是要说我靠什么来聚拢自己的生命。聚拢就是聚合自己的灵与肉这样一个过程,是读书和写作帮我完成了这样一种聚合——生命的聚合。一个生命分为了几个段,至少是两段,如果大家的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那么我的生命是从中间断开的。我聚拢这些的方式是读书。


读书使我早慧。早慧,对于我来说不是一种优势,其实是一种灾难,因为过早地明白一些事理,便会过早地有了很多悲惨的记忆。


“一直以来,我用读书和写作来建构自己、回到自己、完善自己”


记 者:你找到自己的故乡了吗?你如何界定“故乡”这两个字?


帕蒂古丽:一直以来,我用读书和写作来建构自己、回到自己、完善自己,其实这就是一个回家的过程。在地铁上或者在飞机上,我经常会带着一本书,当我打开书的时候,我认为我的故乡就在那几行字里,外面的世界是一个世界,而我的世界在书页里,我给自己在众人当中营造了一个小小的故乡,它可能是很短暂的,也许只有一两个小时,但是我回到了我的故乡。我们其实可以时时为自己营造一个故乡,这个故乡无时无地不在。


也许有人会说“故乡就是书”很牵强,但在我的生命当中,我认为写作是回乡的一种方式,读书也是回乡的一种特别好的方式,你到哪里都可以带着你的故乡,这是一种多么简洁多么美好的回家方式。我们说只有家才是宁静的,我小时候读书时会围裹一个帘子,然后钻在里边,现在也习惯了看书要关窗户拉上窗帘,因为我认为人的心灵在很多时刻需要屏蔽外面的喧嚣,给自己一片宁静的空间,哪怕它很小、很简陋,哪怕它只是垫几块砖当书桌、铺一条麻袋当坐垫,然后拿起一本书……这方寸之地就成了我当时的故乡,我的世界就是那一片书中的天地。我的故乡就是书。


记 者:你在散文里经常提到自我认同,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自我认同?


帕蒂古丽:概括地说,我认为首先是要认识自己,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么你去认同什么,或者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我的一个老师曾经给我这样一个建议,他说,认识自己才能把握自己,把握自己才能发展自己。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对于我来说,读任何文学作品或者写文学作品,其实都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


我是这样认识自己的:我们首先不要认为我们真的认识自己,我们很多时候是被我们的意识掩埋的。我们说我们要有意识,实际上我们的意识太过强大了,它几乎蒙蔽了我们。我们常常自己蒙蔽自己,因此好多人在人前和人后、亲人前和陌生人前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个时候选择这样的自我,那个时候选择那样的自我,当我们进行过多选择的时候,特别容易丢失自我,因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损失和耗掉一部分自我,自我要靠独处,通过独处来还原本来的自己,回到本我这样一个状态。


只有回到自我、认同自我,才能在读书和写作中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写出的文字才是真实的,才能反映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原文刊于《贵州民族报》2021年5月21日《散文学中国》周末刊】

————————————————————————

■ 主编/终审:农 夫

■ 执行主编:吴茹烈

■ 编辑/校对:茹 茹








相关链接


1、作家专栏丨帕蒂古丽——王迅 浙江当代文学研究中心


2、帕蒂古丽《康村·嗨伊娜》获“杜鹃花奖”银奖——自由读书社


3、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揭晓,百种图书获奖——中华读书报

(二)图书提名奖作品(101种)

50、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百年血脉》


4、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颁奖 | 庆典云集名作名家名社——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帕蒂古丽长篇小说《百年血脉》获得图书类提名奖(序号50)


5、【在场微散文获奖作品】帕蒂古丽《捡得花事荼糜》海之魂朗诵——在场主义散文


6、独家 |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公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7、《鹿鸣》2015年度最佳作品评选获奖名单——鹿鸣文学

二、散文

年度奖:端木赐

提名奖:阮小籍 张灵均 帕蒂古丽 指尖


8、文学重磅:第二届《黄河文学》双年奖揭晓 好多熟悉的文学面孔——宁夏文艺

(浙江)帕蒂古丽《词语带我回到喀什葛尔》(散文二等奖)


9、2015年度10大好书终评丨私人·阅读——书房记


10、今年最值得读的100本好书,转走不谢!| 2015“年度十大好书”100本书单——深港书评


11、2015年余姚市少数民族致富能手和道德模范评选结果的通报——余姚民族之家

帕蒂古丽顺利当选余姚市少数民族道德模范。


12、对话帕蒂古丽丨感谢我的母语,维吾尔语的环境对我很最重要——KEDEM


13、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中国作家网

帕蒂古丽《百年血脉》133 参评茅盾文学奖。


14、让维吾尔“最后一个王”纸上复活 我市作家帕蒂古丽赴新疆库车采风创作——宁波日报


15、2015年3月 中国好书榜——帮书店

帕蒂古丽长篇小说《百年血脉》入选中国好书榜


16、2014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揭晓——人民文学

帕蒂古丽的散文《被语言争夺的舌头》获特别奖


17、【关注】帕蒂古丽获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余姚日报


18、帕蒂古丽纪录片《笔蘸姚江诉新疆》在新疆卫视播出——余姚民族之家


19、作协信息 | 浙江省作协9部作品入选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浙江作家

帕蒂古丽的长篇小说《帕提夏弥留之际》库车王在扶持之列。


20、关于2012—2014年度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 评奖结果的公示

帕蒂古丽散文集《隐秘的故乡》在其列。






视频链接


1、2007年秋,余姚电视台凌宏做的相约节目,上集

《相约》古丽草原的一朵花(上)


2、2007年秋,余姚电视台做的访谈节目,下集

《相约》古丽草原的一朵花(下)


3、纪录片:走进帕蒂古丽 ——北方的狼or老狼说事







作品相关链接


1、夜听|《我与你终有一会》——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2、人间草木深||帕蒂古丽:我与你终有一会 ——人间草木深


3、夜读 | 忆红楼 ——塔城零距离


4、文艺园地||《北方作家》2023年第1期目录 ——酒泉文联


5、香山实力栏目 |帕蒂古丽《带着家乡的拥抱出发》——香山文学


6、帕蒂古丽:高处的声音 ——原鄉書院


7、永葆文学初心——帕蒂古丽在鲁院第三十二届高研班结业典礼上的发言 ——余姚文艺


8、天下中文 | 《弟弟的神坛》(帕蒂古丽)——北京文学


9、帕蒂古丽|天堂的棉花(一)


10、帕蒂古丽|天堂的棉花(二)


11、帕蒂古丽|天堂的棉花(三)


12、帕提古丽丨弟弟的茶 —— 青青的麦


13、帕蒂古丽|弟弟的茶(之二)——甬上


14、散文‖帕蒂古丽: 弟弟的茶(二) ——阵地


15、帕蒂古丽|弟弟的茶(之三)——甬上


16、散文‖帕蒂古丽:弟弟的茶(三) ——阵地


17、帕蒂古丽|弟弟的茶(之四)——甬上


18、散文‖帕蒂古丽:弟弟的茶(五) ——阵地


19、散文‖帕蒂古丽:弟弟的茶(六) ——阵地


20、散文‖帕蒂古丽:弟弟的茶(七) ——阵地


21、散文‖帕蒂古丽:弟弟的茶(八) ——阵地


22、散文‖帕蒂古丽: 弟弟的茶(完结篇) ——阵地


23、荐读||帕蒂古丽:萨家的月亮(散文)——边疆文学


24、帕蒂古丽: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 ——原鄉書院


25、帕蒂古丽:肉与铁的对峙 ——原鄉書院


26、红人堂达人“反串才艺秀”|帕蒂古丽: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


27、【诗坛壹周】华人号个人专辑第1226期‖ 帕蒂古丽的诗: 行李或盲杖


28、帕蒂古丽 | 我与你终有一会·翻寻


29、帕蒂古丽 | 我与你终有一会·翻寻 ——甬上


30、帕蒂古丽 | 我与你终有一会·辨认 ——甬上


31、蕴情的土地 ——豆瓣


32、帕蒂古丽 | 大梁坡散文七章(之七):光线的重量 —— 甬上


33、帕蒂古丽 | 大梁坡散文七章(之六):父亲的骂声 ——甬上


34、“宁波作家·原作原声”专栏第一期:帕蒂古丽《蕴情的土地》——皓哥读书


35、甬上新书—— 帕蒂古丽 《蕴情的土地》——尚学宁波


36、帕蒂古丽 | 大梁坡散文七章(之六):父亲的骂声 ——甬上


37、帕蒂古丽 | 大梁坡散文七章(之五):童年的爬犁 ——甬上


38、帕蒂古丽 | 大梁坡散文七章(之四):修改 ——甬上


39、我的女朋友们 | 你的样子|古丽.回家 —— 越女茶


40、帕蒂古丽 | 大梁坡散文七章(之三):丢在路上的谜底 )——甬上


41、帕蒂古丽 | 大梁坡散文七章(之二):大梁坡的狗 ——甬上


42、帕蒂古丽 | 大梁坡散文七章(之一):大梁坡上的生活 ——甬上


43、帕蒂古丽 | 散文七章(之七):墙上的风洞 ——甬上


44、帕蒂古丽 | 散文七章(之六):父亲的印记 ——甬上


45、帕蒂古丽 | 散文七章(之五):火热的炕 ——甬上


46、帕蒂古丽 | 散文七章(之四):彩虹发辫 ——甬上


47、帕蒂古丽 | 散文七章(之三):父亲的车架子 ——甬上


48、帕蒂古丽 | 散文七章(之二):消失的人物 ——甬上


49、帕蒂古丽 | 散文七章(之一):雪变成满天的鸽子 ——甬上


50、【城市书单】帕蒂古丽《模仿者的生活》——文学港杂志社


51、《帕蒂古丽短诗五首》朗诵:声桥品诵 ——喜马拉雅


52、秋雨书屋 ——交通旅游导报


53、寻找母亲 寻访故乡 ——长稔塬上


54、垄上诗荟第261期|朱零、帕蒂古丽、张常美的诗 ——垄上诗荟


55、诗坛1+1 | 帕蒂古丽、陵少 自选诗及诗观点 ——春日池塘


56、文学专栏:帕蒂古丽《翻寻》——商略国故


57、文学专栏:帕蒂古丽《命案》——商略国故


58、帕蒂古丽短诗五首 ——窗口


59、中外作家交流营:东莞观音山长短句 ——三境轩


60、文学专栏:帕蒂古丽《辨認》——商略国故


61、文学专栏:帕蒂古丽《古麗》——商略国故


62、文学专栏:帕蒂古丽《追蝴蝶的少年圖爾遜》——商略国故


63、文学专栏:帕蒂古丽《父亲的骂声》——商略国故


64、文学专栏:帕蒂古丽《下雪了,我就回来》之一 ——商略国故


65、文学专栏:帕蒂古丽《下雪了,我就回来》之二 ——商略国故


66、文学专栏:帕蒂古丽《下雪了,我就回来》之三 ——商略国故


67、文学专栏:帕蒂古丽《下雪了,我就回来》之四 ——商略国故


68、文学专栏:帕蒂古丽《下雪了,我就回来》之五 ——商略国故


69、文学专栏:帕蒂古丽《下雪了,我就回来》之六 ——商略国故


70、文学专栏:帕蒂古丽《下雪了,我就回来》之七 ——商略国故


71、母亲节:祭,散失的母亲|帕蒂古丽 ——品读春秋


72、【散文海外版】帕蒂古丽:我与你终有一会 ——散文海外版


73、【祁连羌笛】帕蒂古丽:隐秘的记忆——阅读西部


74、跨文体|我与你终有一会|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75、人间草木深||帕蒂古丽:隐秘的记忆——人间草木深


76、下雪了,我就回来|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77、美文美声:帕蒂古丽《大梁坡的狗》朗诵 郝娟——薇电台 薇微放送


78、“心连心”(二)|帕蒂古丽:《我和我的新疆故事》——青年文学杂志社


79、帕蒂古丽:担个日头回家|天涯·头条——天涯杂志


80、《隐秘的记忆》作者:帕蒂古丽 朗诵:声桥品诵——喜马拉雅


81、《生活关键词》作者:帕蒂古丽 朗诵:声桥品诵——喜马拉雅


82、舌头和翅膀|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83、爬 犁|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84、柯卡之恋——豆瓣


85、一个古老的民族用过去的语言稳住自己丨单读


86、新作预览 | 帕蒂古丽(维吾尔族):沿着来路的风——民族文学


87、帕蒂古丽:用文字缝合不同的文化——中国作家网


88、帕蒂古丽:被语言争夺的舌头——天涯杂志


89、散文|帕蒂古丽:血族——阵地

帕蒂古丽的第一篇小说,1990年已发表于《中国西部文学》(现《西部》杂志)。原名《血色的梦》,纪念27年前,那些充满血色的日子……


90、帕蒂古丽:被语言争夺的舌头——野草


91、就读这篇┃帕蒂古丽:苏醒的第六根手指——原鄉書院


92、第一推荐┃帕蒂古丽:词语带我回到喀什噶尔——原鄉書院


93、包裹在图案里的童年•品读春秋

帕蒂古丽在北京鲁院学习期间所写的散文之一


94、【散文之家】传火的手——重量级邮箱


95、【散文之家】混血的村庄——重量级邮箱


96、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第09集)——大众悦读


97、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大众悦读


98、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第10集)——大众悦读


99、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第11集)——大众悦读


100、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第12集)——大众悦读


101、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第13集)——大众悦读


102、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第14集)——大众悦读


103、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第15集)——大众悦读


104、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第16集)——大众悦读


105、散失的母亲|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06、帕蒂古丽:思念的重量 ——献给父亲的四月信笺——品读春秋


107、《在场》2017·夏 |帕蒂古丽:父亲的骂声——在场主义散文


108、读书是很私我的事——我的读书秘籍——品读春秋


109、帕蒂古丽作品专辑——喜马拉雅


110、【新刊·长篇选读】帕蒂古丽 | 最后的王——江南杂志社


111、一个南方模仿者的生活——品读春秋


112、「散文城 ┊和氏璧」帕蒂古丽∣在大地上读一根麦秸


113、《父亲的骂声》作者:帕蒂古丽 朗诵:声桥品诵——喜马拉雅


114、【在场】帕蒂古丽:父亲的骂声——在场主义散文


115、水乳交融的村庄秘境(节选) 帕蒂古丽——美文杂志


116、【在场微散文】帕提古丽《捡得花事荼糜》海之魂朗诵——在场主义散文


117、就读这篇 | 帕蒂古丽:语言的弹坑——原鄉書院


118、我的南方生活:一种隐蔽的战争|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19、帕蒂古丽:那些看不见的…… ——阵地


120、就读这篇 | 帕蒂古丽:回家路上的谜——原鄉書院


121、就读这篇 | 帕蒂古丽:记忆的侵犯——原鄉書院

这里是五岁到七岁时的帕蒂古丽,雪藏了四十多年的记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晰过……


122、就读这篇 | 帕蒂古丽:大梁坡上的生活————原鄉書院


123帕蒂古丽:大梁坡上的生活——青青的麦


124、《归根的落叶》作者:帕蒂古丽 朗诵:声桥品诵——喜马拉雅


125、《沙湾,等着我》作者:帕蒂古丽 朗诵:声桥品诵——喜马拉雅


126、散文|帕蒂古丽:每天与分裂和平共处——阵地


127、《胎记》作者:帕蒂古丽 朗诵:声桥品诵——喜马拉雅


128、《隐秘的记忆》作者:帕蒂古丽 朗诵:声桥品诵——喜马拉雅


129、散文:影子在时间里行走|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30、帕蒂古丽|村庄秘境:坐在半空中的葫芦——向度原创


131、【小众·帕蒂古丽】隐秘的记忆——小众


132、杂谈|帕蒂古丽:姹紫嫣红牡丹亭——阵地


133、新疆行:归根的落叶|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34、胎记——双月湖


135、散文|帕蒂古丽:南疆,一座城的背面——阵地


136、新疆行:串 门|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37、帕蒂古丽|村庄秘境:吃苹果的羊——向度原创


138、帕蒂古丽:初夏的风——青青的麦


139、《疯人E院》•帕蒂古丽•一只失散多年的手——疯人E院


140、耐人寻味的路遇|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41、原创专栏:沙坡上的墩阔坦|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42、首发:沙湾,等着我|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43、《房顶上的烟囱》作者:帕蒂古丽 朗诵:声桥品诵——喜马拉雅


144、瘾——青青的麦


145、帕蒂古丽·送葬·小召文学


146、原创首发:大梁坡上的生活|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47、影子在时间里行走|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48、美文分享:那个男人的眼神|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49、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50、散文丨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节选)——青青的麦


151、推荐散文|归来,散失的母亲(帕蒂古丽)——新月文学奖


152、我的老河坝|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53、帕蒂古丽:施与受 & 一堵墙用裂缝说话 | 原创——知事女主


154、嫁到江南——一位维吾尔女子写给第二故乡的生命短章|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55、帕蒂古丽散文 | 一堵墙用裂缝说话 / 高处的声音——黄米苏菜一一行深文化


156、追蝴蝶的少年图尔逊|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57、流年散文|帕蒂古丽:隔岸的偷窥——流年悦读


158、牛虱●刀子●绳子|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159、《疯人E院•帕蒂古丽》•我的南方生活:一种隐蔽的战争——疯人E院

帕蒂古丽的南方生活……


160、帕蒂古丽|黑驴记—— 作家在线


161、你在陌生的味道里,变成了另一个人丨帕蒂古丽——KEDEM


162、你在陌生的味道里,变成了另一个人丨帕蒂古丽——书房记


163、【江山文学】失踪的母亲 / 帕蒂古丽隐秘的故乡


164、西部作家 | 帕蒂古丽 | 胎记


165、短评| 邓迪思|《胎记》的多重寓意——西部作家


166、作品|帕蒂古丽:临夏奇遇——野草


167、妹妹——鹿鸣文学


168、帕蒂古丽:被语言争夺的舌头——在场主义散文


169、帕蒂古丽:思念的重量 ——献给父亲的四月信笺——品读春秋


170、就读这篇┃帕蒂古丽:模仿者的生活——原鄉書院


171、帕蒂古丽 | 背对着死神说话——黄米苏菜一一行深文化


172、就读这篇┃帕蒂古丽:苏醒的第六根手指——原鄉書院


173、第一推荐┃帕蒂古丽:词语带我回到喀什噶尔——原鄉書院


174、临夏奇遇阿帕克霍加后人 ——新散文观察论坛

帕蒂古丽的临夏奇遇,她这一生最惊艳的奇遇……


175、被争夺的舌头——网易


176、【获奖作品】帕蒂古丽:模仿者的生活——在场主义散文


177、“你明明是维吾尔族,为什么对我说汉语?”——被语言争夺的舌头丨语言学午餐——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178、帕蒂古丽:嫁到江南——在场主义散文


179、搭车丨 我一直站在白杨树长长的阴影里等着——KEDEM


180、影子在时间里行走——散文新观察


181、帕蒂古丽:肉与铁的对峙——益阳文学论坛


182、赵柏田:怒放的古丽——益阳文学论坛








作品评论、介绍、品读、赏析相关链接


1、评论专栏丨刘亮程、袁志坚、李壮等丨帕蒂古丽文学评论专辑 ——浙江当代文学研究中心


2、帕蒂古丽《蕴情的土地》:见证人们内心世界的温暖和情深 —— 文学报


3、帕蒂古丽《隐秘的故乡》:只有童年才有家乡 —— 文艺报1949


4、陈崇正:帕蒂古丽散文写作的三种面相 ——原鄉書院


5、陈崇正:帕蒂古丽散文写作的三种面相 —— 宁波出版社nbcbs


6、在祖国的花园中 | 陈崇正:帕蒂古丽散文写作的三种面相 —— 香山文学


7、耿立:论当下中国的乡土散文创作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8、希望更多作家书写中山故事,中山市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举行


9、品读丨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图景——读帕蒂古丽散文集《蕴情的土地》


10、品读丨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图景——读帕蒂古丽散文集《蕴情的土地》——中国民族报


11、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上总是上演着动人的故事 ——豆瓣/有趣的灵魂


12、帕蒂古丽:用双重视野挖掘新疆故事 ——新疆是个好地方


13、喜讯 | 《蕴情的土地》入选8月浙版好书文学艺术类!——宁波出版社nbcbs


14、打开折叠的记忆——读帕蒂古丽散文集《蕴情的土地》——宁波晚报


15、在地域文化的融合里看见辽阔——读帕蒂古丽散文集《蕴情的土地》——宁波日报


16、【第二届•宁波城市书单】帕蒂古丽《蕴情的土地》—— 文学港杂志社


17、《蕴情的土地》昨日首发,作家帕蒂古丽现场分享创作经历 ——宁波出版社nbcbs


18、纪实散文《蕴情的土地》出版,宁波作家帕蒂古丽举行新书分享会 ——甬上


19、帕蒂古丽 | 写在我的新书《蕴情的土地》首发之际 ——甬上


20、“在我的生命当中, 写作是回乡的一种方式” ——对话著名作家帕蒂古丽 ——民族头条


21、【高端访谈】帕蒂古丽 ‖ “在我的生命当中, 写作是回乡的一种方式” —— 民族作家


22、百家书简伴我读,全民阅读开启新篇章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23、第三届“三毛散文奖”入围终评作品公示 ——梦回橄榄树


24、《湖南文学》2020年第8期目录 ——湖南文学杂志社


25、散文:回返初心,趋向博大 ——大豫坊


26、郑春光:家园绘制与离散书写:论帕蒂古丽的双重视角丨论文 ——郑春光 民族文学学会


27、远方︱大漠与水乡的浪漫相遇——民族画报


28、援疆笔谈:半为火焰半为水——甬库情


29、帕蒂古丽:把民族融合写进生命里——浙江作家


30、《散文选刊》2018年6期目录——散文选刊


31、【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浪漫的相遇——工人日报


32、多棱镜下的边地秘境 ——浅谈帕蒂古丽的系列散文 ——谭 杰 美文杂志


33、总有一个地方,值得存放美好——老虎映像


34、喧嚣都市里的一股清泉——青年写作者


35、2017 | 六日之探寻沙湾——老虎映像


36、2017 | 三日之新疆人劳道得很——老虎映像


37、《文艺报》发对帕蒂古丽评论


38、紧紧攫住历史深处的孤独——中国作家网


39、《最后的王》的结构方式和叙述风格——中国作家网


40、苏里坦的多面形象——中国作家网


41、历史的必然性与小说的必然性——中国作家网


42、多元文化碰撞与反思的结晶——中国作家网


43、从文字之河抵达大海——中国作家网


44、帕蒂古丽:用文字缝合不同的文化|人物——文学报


45、读帕蒂古丽《百年血脉》有感——塞上吟风——美篇


46、“居间者”的困境与突围 ——流动状态下的少数民族作家创作——民族文学学会


47、《访库车王府》——明镜视野


48、旅人望乡:追寻与坚守——论帕蒂古丽的创作——中国作家网


49、中国作协2017年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篇目——人民网


50、六月,我们谈谈女性与创作(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高研班文学沙龙)——中国作家网


51、作家能否走远,就看是否建立了自己的世界——品读春秋


52、邓迪思【我们的舌头长满了窟窿】——春秋物语


53、帕蒂古丽 | 大梁坡:我生命能量的源头——青青的麦


54、怒放的古丽:解读当代著名女作家帕蒂古丽——大众悦读


55、张春梅: 新疆天马下天山 ——近年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概览——民族文学


56、《野草》作家影像:帕蒂古丽


57、多棱镜下的边地秘境 ——浅谈帕蒂古丽的系列散文 谭 杰——美文杂志


58、《最后的王》:另一种尝试(谭 杰)——江南杂志社


59、邓迪思《散文的细节与味道》——把美据为己有


60、维吾尔族女作家:像一朵玫瑰花——早安维吾尓


61、首发:超越种族的人性文学叙述——帕蒂古丽《百年血脉》文学赏析|温智慧——评论家温智慧先生 品读春秋


62、读书笔记|桦君:给文字尊严的人——读帕蒂古丽《隐秘的故乡》——阵地


63、帕蒂古丽代表作《百年血脉》(名播八集连播大戏 恭祝您节日快乐)——大众悦读


64、苏涛:2016年《民族文学》年度述评——民族文学


65、记者眼里的帕蒂古丽——大众悦读


66、《隐秘的故乡》:“只有童年才有家乡”——中国作家网


67、专栏:舒国连一辈子的 “未婚妻”|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68、散文:鸟儿卧在树枝上|张惜妍——品读春秋


69、专栏:热合曼的汉族“女朋友”|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70、关于翻译这档子事情|帕蒂古丽——品读春秋


71、援疆工作纪实l《最后的库恰王》--帕蒂古丽的“纸上还乡”——余姚民族之家


72、这个沙湾女子闯遍了半个中国,还是选择回家——新广行风热线


73、中国文坛精英盘点 散文家帕蒂古丽专辑——文学中国


74、帕蒂古丽:你是一条勇敢的河流——向度文化


75、古尔邦节的地毯——青青的麦


76、【向度】2016年9月刊(总第13期)正式上架发行——向度文化


77、做一个记录泥土上生长着思想的人——三娱


78、人物 | 怒放的古丽——浙江作家


79、“家族”写作的社会学意义——光明日报


80、帕蒂古丽的《百年血脉》:记忆的秘穴——中国作家网


81、【第235期·英雄榜】专访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副总经理、副总编辑王水女士——出版江湖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副总经理王水女士,北大的社会学博士,李银河老师的弟子。帕蒂古丽的散文集《隐秘的故乡》《散失的母亲》,长篇小说《百年血脉》,全都是经这位女英雄之手出版。


82、【专题•优秀散文家推荐接龙】帕蒂古丽荐杨永康:短暂停歇——益阳文学论坛


83、【专题•优秀散文家推荐接龙】张灵均荐帕蒂古丽:追蝴蝶的少年图尔逊——益阳文学论坛


84、书香阅读季之“时代”风景 ——《百年血脉》等21种图书获推荐——韩飞 该帐号已冻结


85、一个维吾尔作家的精神史诗——维吾尔族作家瓦尔的评论


86、2015年3月 中国好书榜·文学类书籍及内容简介——个人图书馆


87、嫁到江南的维吾尔女子——南疆村里人






活动、宣传相关链接


1、第四届“三毛散文奖”入围终评作品公示 ——梦回橄榄树


2、帕蒂古丽作品研讨会在宁波成功举行 ——宁波文艺


3、【重磅预告】第九届宁波文学周详情安排 ——文学港杂志社


4、中山市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举行 ——中山市作家协会


5、中山市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举行 ——中国作家网


6、维吾尔族著名作家帕蒂古丽读者见面会 ——宁波北城绿地铂骊酒店


7、城市骊书房又有新活动啦!想要著名作家亲笔签名的友友们看这里!——宁波北城绿地铂骊酒店


8、活动预告丨深耕民族融合题材女作家帕蒂古丽——新书《蕴情的土地》读者见面会 ——宁波出版社nbcbs

9、帕蒂古丽•渭南小说界11月8日将邀请老师讲课(总第90期)——金水文学


10、临海市文联、市作协举办读书分享会 —— 临海文学


11、讲座预告丨“匆匆读书社”、“初心读书社”揭牌仪式、“新时代文明实践”授旗仪式暨首次读书分享会 ——临海市博物馆


12、历史文化名城临海迎来文化大餐 ——临海文学


13、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篝火朗诵会”


14、广东观音山二度开启“中外作家交流营”——三境轩


15、【新刊速递】《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3期面世——散文海外版


16、目录 | 《西湖》2019年第1期——西湖杂志


17、回顾2018:文学创作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文艺报1949


18、良阅书房|远离都市尘嚣的边地风情 ——帕蒂古丽《水乳交融的村庄秘境》读书分享会—— 郎园号外


19、远离都市尘嚣的边地风情 ——帕蒂古丽《水乳交融的村庄秘境》读书分享会——陶然文化沙龙


20、民族作家笑开颜——三境轩


21、“穿越的语辞——帕蒂古丽、陶丽群、雍措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举行——鲁三四


22、号外|《青年文学》2018年第3期目录——青年文学杂志社


23、【老狼说事】余姚女作家帕蒂古丽的新书《柯卡之恋》首发式暨签售仪式在余姚书城举行——北方的狼or老狼说事


24、散文大观园里的宁波丽影——宁波日报


25、浙江在线 > 浙江作家网 > 作品研讨 ——帕蒂古丽 《柯卡之恋》


26、帕蒂古丽作品《最后的王》创作研讨会在浙江举行——中国作家网


27、《最后的王》作品研讨会在余姚召开——西部作家


28、扎根生活的时代作品:《最后的王》研讨会掠影——宁波文艺评论


29、回报我们的时代——在鲁院第三十二届高研班结业典礼上的学员发言——中国作家网


30、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结业——中国作家网


31、从诉说到呈现——青年编剧高级研修班在杭州举行 两岸三地编剧大拿指点迷津——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

帕蒂古丽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32、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宁波市第八批援疆工作纪实(宁波日报)


33、走进昭苏,赏心悦目的文化之旅——“丝路花城”文学笔会活动侧记——花城


34、【沙湾公安 306期】心灵的共鸣/帕蒂古丽、方如果等作家走进沙湾县公安局开展文学讲座——平安沙湾V


35、165部作品参评第八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千龙网

文学作品类共25部,帕蒂古丽长篇小说《百年血脉》在其列。


36、【新闻资讯】帕蒂古丽阅读分享会——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37、【讲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文学类讲座开始啦!——民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38、明德•公管校友读书会∣第21期——《百年血脉》——清华•公管校友会



人物简介

相关链接

人物风采

视频


最近更新 2023年06月14日
帕蒂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