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存(围棋国家级裁判、原湖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四)

人物经历 围棋    2899
2022年09月19日
⛔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更多

 


  如今已退休的我,疫情中呆在家里,很少出门。闲赋之余,萌发了撰写回忆录的念头,这样,既可排解无聊与寂寞,又不会浪费宝贵的光阴,还能作为纪念品珍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延长自己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规模最大全国围棋团体赛




  1991年5月1日至13日,在湖南围棋发展史上,又出现了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在新建成不到两年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了全国围棋团体赛,我担任这次赛事的副裁判长。


  这是湖南有史以来第一次承办国家体委计划内的正规围棋赛事。也是至2022年为止,历届最大规模的全国围棋团体赛事。


  在31年后的今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回味无穷。


  1991年,全国围棋男子甲级队、乙级队,女子团体同时会战长沙。共有37个单位的60支劲旅234名棋手参赛。


图为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召开的全国围棋团体赛新闻发布会。


  这次赛事得以在湖南成功举办,有一个关键人物功不可没,他就是时任国家体委竞赛训练四司棋类处处长杨光辉。


  1989年6月,第12届“新体育杯”赛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举办期间,我认识了湘潭籍的杨光辉,请他支持家乡的围棋事业,向他提出把国家体委计划内一项围棋赛事安排到湖南。杨光辉亲眼目睹了文化宫的崭新宽大场地和湖南裁判们的工作能力,又考察了位于文化宫附近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第一招待所,当即答应回京后争取让湖南承办一项计划内围棋赛事。


  1990年11月15日,湖南省棋类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16个地、州、市推选出83位同志组成了新的理事会,叶汉源为主席,杜吉士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志存任分管围棋的副秘书长。省棋协下设秘书处,竞赛部、训练部、联络部和计财部,以崭新的姿态开展工作。


  在我的弈路人生中,遇到的好领导为数不少,像长沙市东区革委会文化组长周定安,东区政府文化科长刘绍邦,东区体委主任潘培德,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体育组组长、市棋协秘书长李中节(二排左五),湖南省体委竞赛处曹运棠(二排右一),长沙市棋类协会主席骆忠杞(四排右一),长沙市总工会宣传部李昆仁(二排左七)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我充分信任,非常放手,让我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主观能动性,故我工作起来干劲十足,打开局面很快。


  1990年11月15日,湖南省棋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后,担任省棋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杜吉士(三排左一)也是位好领导,他原任省体委人事处处长,知人善任,经他考察后,积极推荐我(后排左五)担任主管围棋项目的副秘书长。杜处长能写会道,经验丰富,在他担任省棋协秘书长期间,一直是我的直接领导,在他手下工作非常舒心,劲头很大,成绩也挺显著。


图为湖南省棋类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委员们合影。


  申办全国性赛事,必须经湖南省体委支持,在湖南省棋类协会积极努力下,湖南省体委在全国体育竞赛工作会议上,为湖南争到了1991年全国围棋团体赛承办权。


  湖南省体委竞赛处曹运棠老师告诉之这一消息,我大喜过望,立马向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主任邓伯勋报告,得到积极支持,便开始拉赞助,凡国家体委计划内的赛事都有拨款,但若拉到赞助,接待条件就更好。


  通过友人得知,长沙暮云市新建的长沙高果糖厂有打“海富”牌商标广告的愿望,我便登门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就此,由国家体委主办,湖南省体委和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承办,长沙高果糖厂协办的“海富杯”1991年全国围棋团体赛敲定。


图为我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主办的《活动月报》发出的赛事消息。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行业系统、计划单列市共37个单位38支男队,22支女队,其中男子甲组12队、乙组26队,女子甲组10队、乙组12队,共234名棋手报名参赛。


  这是全国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围棋团体盛会。至2021年,没有哪一年的全国团体赛人数超过这届规模。


  湖南省人大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玉娥任组委会主任,湖南省体委副主任黄孙培、长沙市政府副市长罗桂求、国家体委竞赛训练四司棋类处处长杨光辉、湖南省体委竞赛处处长李鸿贵、长沙市南区政府区长向良宋等任副主任。


图为文化宫美工绘制的赛事宣传广告之一。


  接到承办全国围棋团体赛的任务,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总动员,把办好此赛作为文化宫压倒一切的工作,全力以赴。


  为了接待上档次,邓伯勋主任(前排右四)批准为47名职工每人定做一套西装作为宫服,图为文化宫全体职工着统一制服精神抖擞地拍“全家福”,图前排右三位笔者。


  文化宫美工绘制的赛事宣传广告之三,名将照片均由我所摄。


  文化宫美工绘制的赛事宣传广告之二,名将照片均由笔者所摄。


  国家体委要求这次比赛记录一定数量的棋谱,加上为了读秒需要,1990年11月16日至12月19日,我在文化宫举办了一期二级围棋裁判员学习班,在长沙市内特意挑选了一批或文化程度高,或棋力高者突击培训,考核通过后,分别担任读秒、记谱裁判,如易和平、连小庄、余文宇、范美蓉、蔡植、程柏青、钟正泉、钟正祥、赵顺、吴宏杰等。


  金同实(左)担任本届比赛裁判长,我任副裁判长,我们延续30多年的友情由此开始,图为我俩在赛场合影。


  图为我(中)与中国围棋队教练罗建文七段(右)和中国少年围棋队教练吴玉林六段(左)合影。


  男子甲级队赛场设活动楼二楼弈苑厅旁的无名(后卡拉OK厅)大厅


  三轮过后,我采写的《沙场上风波初起》。


  男子乙级队赛场设活动楼二楼中厅。


  我为这届盛会拍摄了大量照片,图为女子甲、乙级队在酣战中。


  四轮战罢,笔者采写的《弈林湘军越战越勇》。


  男子乙级队在激烈比拼。


  女子甲、乙级队赛场设活动楼二楼弈苑厅。


  逾五轮,我写的消息报道。


  钱宇平九段与马晓春九段对局在文化宫影剧院休息厅进行。


  马晓春九段在与钱宇平九段对局中。


  上海一队曹大元九段(左)与上海二队钱宇平九段“德比”战安排在文化宫影剧院特别对局室。


  赛程过半,我发出的《男队局势混沌 女队局面渐朗》


  山西叶锦锦(左)对垒河北马媛媛。


  湖北黎春华(右)PK河北马媛媛。


  北京队徐莹在比赛中。


  赛完七轮,笔者所发《夺杯、升降队伍渐显眉目》的报道。


  八一队苏琦玮(左)挑战河南队丰芸。


  湖北刘帆战山西杨晋华(右)。


  山西方天丰(左)对河北康占斌。


  第八轮结束,我采写的《两虎相争 风波迭起》。


  四川队郑弘(左)在比赛中。


  上海二队常昊对浙江俞斌(右)。


  湖南梁鹤年(右)在比赛中。


  图为“海富杯”赛上海二队邵炜刚对浙江队陈临新。


  比赛休息日,湖南裁判与外地裁判进行了对抗赛,裁判长金同实领衔外地裁判队,湖南省冠军易和平挂帅湖南裁判队,赛前,得知湖南裁判总段位比外地裁判总段位差一大截,金同实自信满满,外地裁判对获胜十分乐观。


图为外地裁判与湖南裁判对抗赛正在激烈进行中。


  结果,湖南裁判取得压倒性胜利,金同实惊呼:湖南段位定的太严,迷惑了我们。


图为湖南裁判第一台易和平5段力克外地裁判第一台、本届比赛裁判长金同实6段,湖南大学连小庄任执台裁判。


  我与湖南骨干裁判合影,左起:李志清、杨志存、杨建军、周锡鹏、曹盈武。


  我(右)与裁判长金同实(中)等同框。


  我(左)与裁判长金同实(右二)、副裁判长胡世侠(右一)及外省裁判留影。


  每轮都在文化宫影剧院安排了大盘解说,图为国少队教练吴玉林六段在讲解。


  北京队教练程晓流六段在讲解。


  上海队教练邱鑫在讲解。


  这届比赛历时13天,5月13日结束。马晓春九段率领浙江队勇夺甲组冠军,获2至6名的依次是:上海二队、八一队、河南队、四川队、广东队。由丰芸领衔的河南队异军突起夺得女子甲组冠军,获2至6名的依次是:上海、辽宁、湖北、河北、四川。


  湖南队1988年升为甲级,1989年降回乙级,1990年获乙级第四名(前三名晋级),此番在乙组,由梁鹤年六段挂帅,第2至5台是:吴新宇三段、姜志强三段、罗洗河二段、朱毅。以11战9胜战绩获乙组第二名,在家门口再此重返甲级队。


  回顾比赛,竞争异常激烈,甲组第二轮,刚晋升的北京队3:2力克上届冠军上海二队;第三轮,夺冠呼声最高的浙江队不敌山西;第四轮,刚晋升的八一队竟然4连胜,最后与上海二队、浙江队同为8胜3负,比台次分后浙江队才幸运夺冠。 男子乙级26路人马演出“杂牌军”大混战,专业队,业余队,专业业余混合队营垒分明,江苏、湖南、云南3支专业队晋升甲级。第4至19名大多数是合成军,20至26名清一色业余队。回想1981年湖南业余队在全国团体赛背榜就不奇怪了,湘军奋斗了10年终于加入甲级行列,实属不易。


  女子甲组中,“黑马”河南一路领先,上海队因芮乃伟离队赴日,实力大减,成就了豫军夺冠。女子乙级队中专业与业余差距更大,结果浙江、江苏晋级。因芮乃伟、孔祥明、张璇、华学明等名将缺阵,女子团体队人数由3人减至2人,女子围棋在萎缩。


  弹指一挥间,31年前的今天,湖南首次迎来了全国围棋大型赛事,湖南围棋事业再登新台阶;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承办了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规模的围棋团体赛事,载入了文化宫发展史册,都值得大书特书,永久纪念。



作者:杨志存

2022年5月1日






弈苑厅,弈战勤,弈友情




  在湖南省围棋发展史上,有一处围棋活动场所不得不提,它曾是湖南省围棋活动中心,1989年至1992年三年间,共举办过全国、省、市级围棋赛53次,成为棋友们难以割舍的家园,这便是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


  30多年过去了,如今50岁以上的长沙市老棋友,恐怕很少有人会忘记“弈苑厅”,也会有很多棋迷会想起在“弈苑厅”发生的一幕幕“战斗”,一件件逸闻轶事。


  此帖仅仅是个引子,他一定能勾起老棋友们百感交集的回忆……


  1988年6月,我读电大快毕业时,长沙市总工会宣传部李昆仁和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体育组组长李中节一起到东区体委,推荐我去东塘新建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应聘体育部部长一职,我慎重考虑后,觉得到市文化宫对我从事围棋事业有利,便放弃了进入《体坛周报》和《长沙晚报》的机会,决定应聘,在市总工会参加考试后通过后,1989年初,我被正式调入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先任体育部部长,后又任文体部部长。


  我进宫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筹建棋类活动阵地“弈苑厅”。


  “弈苑厅”位于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活动楼南二楼西头,长沙市棋类协会的招牌也由我原所在的东区体委,悬挂到了正门上方正中位置。


  我当时规定购票入“弈苑厅”活动,每人每次5角还含一杯茶。


  弈苑厅各种设施就位后,先后招聘了三名服务员,两位女服务员一位是40左右的潘得益,她是有色冶金设计院的家属,另一位是20左右的姑娘叫赵和,还有一位50岁出头的男服务员姓唐,他没干多久就离开了。


  工人文化宫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以公益为主,无经济硬指标,弈苑厅只要多组织比赛,吸引更多的棋迷来活动,带来人气,就算完成好了宫里下达的任务。


  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的厅名为我所取,我之所以起名叫“弈苑厅”,是因为此厅今后是所有棋类项目棋友们的家园,必须兼顾,而“弈”作为名词本意是指围棋,但作为动词则是下棋的意思,所有棋种都可通用,“苑”是指学术荟萃的地方,“弈苑”意为棋类群英云集之地。


  棋桌是由我给出尺寸,画出草图,由行政科王异球请木工来文化宫制作的。


  文化宫主任邓伯勋也很支持体育部的工作,拨款第一批就购置了20座棋钟,20套高档棋具,120张折叠椅,做了60张棋桌;我计划添置各种设施都是有求必应,故工作起来很顺心,干劲十足。


图为1989年5月11日正式开放的“弈苑厅”。


  1988年12月,从北京回湘的衡阳籍罗洗河应我之邀,到还没正式开放的弈苑厅,与长沙市东区少儿围棋班第五期的学生姜小玲等下指导棋。


  到了新单位,感觉开展围棋活动的条件比东区体委强多了,也有满意的用武之地,我就根据新环境重新规划了工作重心。


  5月11日,以棋类活动为主的文化宫“弈苑厅”正式开放,可同时容纳120人对弈,是当时长沙市规模最大的公共对弈场所。


图为1989年5月12日,我发在《长沙晚报》的报道《“弈苑杯”鸣金收兵 弈苑厅正式开放》。


  我在正式开放后的“弈苑厅”组织第一个活动是承办长沙市第三届“弈苑杯”棋类团体赛闭幕式。


  组织的第一个比赛是1989年5月20日创办的长沙市最强棋士战。


  刚到新单位,条件又这么好,我一门心思想尽快干出业绩来。 为此,一种新颖的赛事被我构思出来。


  最强棋士战赛制是,围棋从九级至5段按级别编组,分别产生本级别最强棋士,然后由低而高逐级挑战,挑战者每胜一局可晋升一级,连胜连升。

  图为1989年10月至1990年5月,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举行的棋类活动。


  报名参赛的202名棋手战至5月30日,各级最强棋士都产生:最强5段杨云杰,最强2段长郡中学赵云,最强1段10岁东区少儿围棋班郑南烽,最强一至九级棋士依次是肖良玉、许勇、王德全、张旅军、张洪武、刘小亮、李耿、纪宏、柳靖。


  接着,6月20日,由笔者又创办了第三个赛事——长沙棋士攻擂定晋级赛,围棋设一至九级9座擂台,攻擂者连胜4位同级别者即可获该级别,报名踊跃,每晚比赛都十分热闹。


  6月1日至15日,每晚进行一场挑战赛,并挂大盘解说,观众如堵,新创赛事一炮打响。省委政策研究室的易向凡4段决战中2:1力克杨云杰5段,晋升为5段并荣获本年度长沙市最强棋士称号。最强八级纪宏4连胜升为五级,最强四级张旅军4连胜升为一级,最强2段赵云升为3段。


  那时,长沙的围棋业余段位定的非常紧,长沙的2段到北京、上海、成都赢当地5段不鲜见。


  1989年度最强棋士战闭幕式在“弈苑厅”举行,主席台上左一为笔者,左二为文化宫主任邓伯勋,左三为长沙市棋类协会主席骆忠杞。


  长沙市第四届“九星杯”围棋赛历时30天,10月24日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收兵,1038名棋手在七个赛区参赛,湖南动力机厂李权5段连续三届蝉联冠军,获永久性九星杯一座。获2至6名的是:张洪武、魏东标、易向凡、卢红宇、许勇。

  搞“热”了长沙市棋坛,我又策划引进了湖南省围棋赛。



  1989年湖南省围棋赛11月18日在弈苑厅隆重闭幕,这是新建的文化宫第一次承办省级赛事。11个地(州)的122名高手参赛,衡阳获男子团体冠军,长沙一队、株洲队获2、3名;长沙一队获女子团体冠军,长沙二队、衡阳队分获2、3名。娄底周定良10战全胜勇夺冠军定为5段,长沙李权、许勇获2、3名,获第4至10名的依次是:衡阳唐立,长沙张洪武、傅冰、彭宇,自治州李同海,株洲李宏中、张思化,他们都定为4段。在省集训队训练的怀化棋童周波、衡阳邱晓寒都杀入了决赛圈获得段位。长沙7岁的黄伟年定为1段,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业余高手,省体委向获得段位的棋手颁发了证书。


  1989年11月22日,在弈苑厅旁的排练厅,全国少年冠军,湖南省围棋专业队吴新宇二段(左)力克第二次获得省冠军的周定良,引来数百名棋友在弈苑厅,听老省冠军杨云杰的大盘解说。


  1989年,文化宫弈苑厅还进行了长沙市第三届“弈苑杯”棋类团体赛,第二届“公正杯”围棋赛,第三届“九宫杯”象棋赛和首届“九洲杯”国际象棋赛,加上第四届“九星杯”围棋赛,长沙市这三个“九”杯,都是由我创办并命名,“九宫”是中国象棋将帅活动的范围,“九洲”的灵感由“九州”演变而来,九州自战国以来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世界有七大洲,“九洲”暗喻中国象棋走向世界,发展为国际象棋的意思。三个“九”杯好记上口,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长沙市棋类活动的主打赛事。

弈苑厅开放后,月月有比赛,天天有活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就此取代了长沙市东区体委,成为新的湖南省围棋活动的中心。


  仅1989年,文化宫弈苑厅承办各级棋类赛事24次,接待棋友5万多人次。为此,长沙市工人文化宫的主管单位长沙市总工会给予我“嘉奖”奖励。



  1989年12月6日,长沙市第四届少儿围棋赛历时10天,在弈苑厅收盘。30所小学的48名棋手参赛,育英小学荣获团体冠军、都正街小学亚军,育才小学季军。铁佛东街小学11岁伍志达3段13

战全胜夺得个人冠军,荣获2至8名的依次是:张志强、郑南烽、韩毅、姜小玲(女)、彭意、康艺芳、魏鹏。


  伍志达、郑南烽、姜小玲、袁锐代表长沙,参加了1990年在嘉兴举行的全国协作区少儿围棋赛。


  我到新文化宫后,以“弈苑厅”为依托,不仅迅速打开了局面,使全市棋类活动持续发展,还为提高新宫知名度尽了心,尽了力。


  1990年初,我邀请了如日中天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英雄聂卫平棋圣访问新宫,为省会棋迷讲棋,引来新闻单位积极报道,扩大了文化宫的影响。


  我借力发力,又趁势与国家体委竞赛四司棋类处联系妥,由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第12届“新体育杯”循环圈比赛。


  图为 1990年1月31日,长沙市新春围棋攻擂定段赛收擂后,我发出的新闻报道。


  1990年2月8日,历时8天的长沙市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新春儿童赛在弈苑厅收盘,东区少儿围棋班韩毅夺得围棋冠军,荣获2至8名的依次是:康毅芳、彭意、黄伟年、申正、黄奕中、何珏、魏鹏。


  这是现任国家少年围棋队教练、时年8岁的黄奕中(前排左一)首次进入长沙市儿童赛前六名。

  1990年2月12日至18日,湖南省围棋一级裁判员学习班在弈苑厅举办,7个地市的14人参加,我(前左二)和另一位国家级裁判周锡鹏(前左五)执教授课。


  1990年长沙市最强棋士战于3月22日结束预赛。围棋最强1段至4段依次是:周恩琦、叶伟材、卢红宇、张洪武;最强一级至九级依次是:张旅军、左嵘、陈舸、张飚、武坤、李卫平、杨达、刘克平、倪杰。


图为1990年度最强棋士战3结束预赛后我发出的报道。

  经逐级挑战,4月8日,长沙汽车制造厂张红武以2:0击败1989年最强棋士易向凡5段,荣获本年度最强棋士并荣升为5段。


  长沙市第四届“弈苑杯”象、围棋团体赛历时27天,5月11日在弈苑厅闭幕。有87支围棋队,40支象棋队722名棋手参加。易和平领衔的长沙建筑涂料厂队夺得围棋冠军。


  1990年8月月25日,长沙市第二届围棋“名人”赛在“弈苑厅”收盘,此赛参赛者必须是各种头衔获得者,长沙建筑涂料厂易和平5段2:0胜挑战者、湖南动力机厂卢红宇3段,蝉联“名人”头衔,卢红宇3段第二,张红武4段第三、13岁伍志达3段获第四名。


  随后,易和平代表湖南参加了7月5日在成都进行的全国青年棋类比赛,荣获第5名,这是当时湖南成人业余棋手在全国赛的最好名次。


  易和平比我小8岁,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就认识了易和平,他大哥易武炎参加东区围棋比赛时,易就来看棋。1978年后,18岁的易和平与周定良、符德民是长沙三位后起之秀,棋力不相上下,可惜少年符德民因急性胰腺炎逝世。


  易和平为人厚道,悟性强,他与周定良都是自学成材,他俩都痴迷围棋,此生除了围棋还是围棋。我好几次带他们参加全国赛,是老朋友、好朋友。我非常欣赏他俩对围棋的酷爱与执着,尤其进入新世纪,易和平还能在比赛中分先战胜黄德勋七段,2017年59岁时还能升为业余6段,不得不佩服。


  在八十年代,易和平与周定良都是湖南省业余围棋顶尖棋手,也是一生的好对手。


  长沙市第五届九星杯围棋赛历时31天,10月30日在弈苑厅落幕,有703名棋手参赛,长沙化工机械厂倪安沙3段11战9胜捧杯升为4段,荣获2至8名的依次是:傅冰、罗海波、王骞、许勇、张洪武、易立、陈皓溟。


  倪安沙因头生得比正常人稍大,而得了个“大脑壳”绰号,与人挺聪明很匹配,这次发挥出色,捧走“九星杯”出人预料,可喜可贺。


  图为第五届“九星杯”赛在弈苑厅夜战。


  图为我为第12届“新体育杯”循环圈赛赛前所拟的广告稿。


  1990年6月1日至5日,第12届“新体育杯”循环圈赛在弈苑厅举行,马晓春、钱宇平、曹大元、俞斌、江铸久等国手参赛,这是新建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接待的第一个全国性赛事。


  1990年6月4日,中日围棋擂台赛英雄江铸久在弈苑厅指导东区少儿围棋班的棋童。


  1991年5月至12月,弈苑厅的棋类活动安排。


  1991年5月1日至13日,“海富杯”全国围棋团体赛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行业系统、计划单列市共37个单位38支男队,22支女队,其中男子甲组12队、乙组26队,女子甲组10队、乙组12队,共234名棋手报名参赛。


  这是全国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围棋团体盛会。到2021年,还没有哪一年的全国团体赛人数超过这届规模。


  1991年度长沙市最强棋士战,8月18日在弈苑厅收盘。图为我为《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活动报》写的报道。


  图为1991年度最强棋士战逐级挑战赛正酣。


  长沙市第五届“弈苑杯”围棋团体赛在弈苑厅落幕。图为笔者写的报道。

  图为长沙市第五届“弈苑杯”围棋团体冠军队——长沙建筑涂料总厂:左起:罗一谟、?、莫克锐、易和平、陈勇峰、魏东标。


  1991年9月29日第六届“九星杯”赛在弈苑厅等三个赛区开赛,共有560名棋手参赛。


  1991年第六届“九星杯”傅冰(左四)捧杯,荣获2至8名的依次是:易和平、刘前斌(左三)、张洪武(左六)、滕军(左二)、卢红宇(左七)、叶伟材(左)、邬怀军。


  时年24岁的傅冰身材单瘦,脸上棱角分明,显得清秀,他性格温和,下棋很有灵性,是我欣赏的那一类棋手,他的叔叔傅建生是与我同辈的老棋手,傅冰受叔叔影响爱上了围棋,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长沙棋坛很活跃,不知何故,傅冰进入新世纪就很少参加比赛了。


  图为第六届“九星杯”围棋赛在弈苑厅激战正酣。


  图为1992年5月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活动报》。


  图为我在《湖南日报》发出的报道。


  图为湖南省棋类协会主席叶汉源(左三)、长沙市总工会宣教部李昆仁(左二)、长沙市棋类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中节(左四)与裁判员合影。

  前排左一为笔者,右一为黄鸿章;后排左起:李志清、程柏青、杨建军、曹盈武、王涛、钟正泉、刘卫华。


  1992年10月11日至17日,中南6省区省会城市职工象、围棋赛在弈苑厅举行,此赛事成为“弈苑厅”的绝唱。


  1988年,我电大新闻学专业毕业后,年底进入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有了用武之地,既积极组织棋类活动,有了新闻源,又撰写新闻报道练了笔,收获颇丰:1989年11月至1992年10月的三年间,围绕着在弈苑厅举行的各种棋类活动,我共在各级媒体发出了367篇新闻报道,平均每三天就发出这篇,这火热的三年很累,特充实,非常快乐。


  1992年,在“国企改制”大潮中,长沙市工人文化宫遵照上级指令,进行目标管理承包制的改革。


  文化宫开放三年来,社会效益非常好的“弈苑厅”被迫撤销,改建成了“卡拉OK歌厅”,原因就是经济效益不好,这么大的场地赚不到钱太浪费。


  面对举国掀起的市场经济浪潮,谁都无法抗拒,搞好社会效益的前题是要有经济效益,既然国家财政不拨款了,把文化宫这种国营事业单位也推向市场,大势面前只能顺势而为。


  我无可奈何之余很无语,只能调整好心态,去适应新环境。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30年后的今天,时代变了,国家又开始为文化宫拨款,取消目标管理承包制,重新强调文化宫的公益事业单位属性。


  2022年3月,已将上世纪八十年代投资三千多万建成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全部夷为平地,再投资近四个亿,在原址新建“长沙市职工文体中心”。


  图为位于湖南省中医附一院对面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已被夷为平地。


  据说新中心也规划有棋牌厅,但愿面积比昔日“弈苑厅”更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期待“弈苑厅”经历凤凰涅槃后,再生更加光彩夺目。


图为4年后建成新的“长沙市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效果图。


  图为我1989年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体育部办公。



作者:杨志存

2022年5月3日







上学写作忙围棋互助互促




  

  1986年至1989年的三年间,是我一生中最忙碌、最紧张、也是最充实的时期。35岁的我一边半脱产读电大新闻专业,一边在长沙市东区体委和东区政府机关劳动服务公司工作,一边学以致用,写新闻报道练笔。


  每每见到“爬格子”的劳动变“铅字”,我都非常欣喜,疲劳顿时一扫而光,的确是累并快乐着,如今回忆起来,依然有成就感。


  1985年,在中日围棋擂台赛强力推动下,湖南围棋发展步入快车道。


  当年,我报考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新闻学专业,我这个66届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还挺扎实,在湖南省重点名校长沙第五中学(现雅礼中学)初76班学习时,成绩在班上整体居中上游,其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等文科类处上游;数学、物理、化学、俄语等理科类居中游。


  学生时代的我就喜欢写点小文练笔,作文常在85分以上,好多次在班上作为范文朗读。


  1972年,我到长沙市东区革命委员会宣传组工作后,便开始写新闻稿,经常在《长沙日报》和之后的《长沙晚报》发表,不久就被聘为该报的通讯员,到了八十年代初又被聘为特约通讯员。


  我主要结合本职工作写些体育稿件,给《长沙晚报》投稿基本上是每投必用。之后,又陆续为《湖南体育报》(体坛周报前身)、《湖南日报》等写稿,见报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1971年在长城汽车修理厂学徒时,恰逢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群众都推荐我入学,厂领导称,你是东区梯队干部培养对象,不能走,就改为推荐同班组蒋之捷,我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深造机会。


  我也曾于1977年要求参加高考,但被长沙市东区政府领导以工作需要为由劝阻而放弃。


  到了1985年,区领导批准其他干部脱产读电大,强调工作原因,只允许我半脱产读电大,这让我觉得很不公平,加上对政治的厌倦,便下决心电大毕业后离开东区政府,到合适的单位专攻围棋学术。


  在读电大期间,我边读书,边写围棋新闻稿,大量文章不时见报,几乎每天都要到区政府收发室领取稿费汇款单,那时月工资48元,收入可观的稿费不时超过月工资,着实让同事们羡慕。


  回顾起来,那段时期既读了书,又练了笔;既宣传了围棋,又有收入,真是快乐得很啊!


图为1987年,我在办公室写作。


  1986年2月25日,在湖南省围棋选拔赛中,刚进入省围棋集训队的东区少儿围棋班12岁吴新宇力克省冠军易和平,轰动赛场,我作为吴新宇的教练便写了几篇消息,特写,通讯予以报道,反响很大。


图为1986年8月23日采写的《小小智多星》。


  3月20日,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在日本揭开战幕,《长沙晚报》为此开辟专栏,特约我撰稿。


图为1986年5月28日我发出的《钱宇平会再度“削发”吗?》


  1986年12月5日,《“悬崖”边上压千钧》——聂卫平力克片冈聪。


  一年中,围绕擂台赛专题写了18篇系列报道,预测,棋评,特写,摄影一齐上,受到读者好评。其中《世纪大战见分晓 宇宙深处起旋风 ——聂卫平力克武宫正树记详》获得了湖南省体育新闻三等奖。


图为1987年4月1日,我与刘庆南、赵文健共同采写的《世纪大战见分晓 宇宙深处起旋风》——聂卫平力克武宫正树记详。


  随后,聂卫平力拔日军主帅大竹英雄,中国实现大逆转,赢得了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我也及时发出报道,为中国围棋摇旗呐喊。  


  记得那晚,新闻联播播发捷报后,举国欢腾,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庆祝。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通过新华社,向聂卫平表示祝贺,中央领导方毅、阿沛-阿旺晋美、李梦华、金明等到机场迎接聂卫平载誉归来。国家体委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国队举行了庆功会。神州大地围棋热一浪高过一浪。我也为完整报道了全过程而自豪。


图为1987年4月20日我发出的《“旋风”能否拔大竹?》


  1987年6月10日,我采写的《他们为何能连胜?》——从中日围棋擂台赛看心理素质的作用。


  1987年7月29日,发出《“野战专家”刘小光》。


  1987年10月7日我所写的《“九星杯”决赛观战记》。


  1988年1月6日发出《纹枰好手争十强》。


  1988年4月2日采写的《“世界棋王”谁属?》。


  1988年5月11日撰写的通讯《弈林一支童子军》。


  1988年7月8日,发出的《谁能遏制“依田飓风”》


  1988年8月,我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毕业,毕业论文便是《棋类运动新闻报道初探》。


  那时,对我个人来说是人生又一拐点,半脱产苦读三年后,拿到了电大新闻学专业文凭,早就知道我弃政想法的新闻界朋友纷纷邀我加盟。


  《长沙晚报》时事文体部主任王鸾章几次动员我入报社,王主任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博学多才,能与这样的能人共事求之不得。文体部记者赵文健更是被我视为新闻写作的启蒙老师,他个子小,才华高,浓眉,镜片后闪动着充满睿智的双眸,他不仅是我投稿的主要编辑和签发者,还经常与我合作撰稿,给予我很大帮助,我衷心感谢赵文健老师。


图为2021年的赵文健老师依然神采奕奕。


  1988年,隶属于湖南省体委的报纸《体坛周报》创刊,时年23岁的总编辑瞿优远找到我,盛邀我去报社做专职围棋记者。瞿总人生得英俊,才华横溢,创业能力特别强,之后把《体坛周报》办得风生水起,是我佩服的人之一。


  那时,我与谢锐同为《 围棋报》的铁杆撰稿人,我没有去《 体坛周报》,便向瞿优远推荐了《益阳日报》社谢国芳与湖北的谢锐。最终,《体坛周报》瞿总录用了才华横溢的谢锐,也由此成就了一位中国围棋著名记者。


图为《体坛周报》总编辑瞿优远。


  在我犹豫不决时,时任长沙市总工会宣传部体育干部的李昆仁和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体育组组长的李中节一起约我谈话,告诉我,位于东塘,中南地区最大的文化宫,长沙市新建的工人文化宫已落成,正在招兵买马,网罗人才,他俩竭力推荐我去竞聘体育部部长,成为我人生转折点的指路人。


  《长沙晚报》和《体坛周报》确实对我有强大的诱惑力,我反复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放弃到新闻单位。理由是,报社虽与我学的新闻专业对口,但是到了报社就捆住了手脚,从事围棋培训,组织围棋活动都成了非本职工作,每天要完成采编任务,基本上没时间从事围棋活动了。而到了文化宫就可以放开手脚搞围棋,将围棋与本职工作挂钩,爱好与事业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业余写稿不是工作任务,没负担,写稿自由,还是一种享受。如果在报社,采编任务很重,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我酷爱的围棋工作了。


  后来庆幸我选择对了,长沙市工人文化宫给我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而一个接一个的围棋赛事、活动又给我写新闻稿以取之不尽的素材。


图为前排左一是笔者,左二为李昆仁,左四为李中节。


  1988年8月20日发表的《谁将成为“王中王”》。


  1988年8月30日采写的《不以成败论英雄》。


  1988年10月19日发出《中原逐鹿 “铁门”再显神通》。


  1988年11月12日我所写《高屋建瓴 以势降龙 》。


  1988年11月2日发出《九龄童力克老杯主》。


  1988年11月18日撰写的《中日棋圣师生情》。


  1986年至1988年三年间,我创办了“九星杯”个人赛、“九宫杯”中国象棋个人赛、“九洲杯”国际象棋个人赛、“弈苑杯”象棋围棋团体赛、长沙市青少年业余棋类运动学校;组织了湖南省儿童围棋集训赛、长沙与日本鹿儿岛业余围棋对抗赛等一批赛事;还赴衡阳参与第11届“新体育杯”赛组织,赴杭州担任全国围棋团体赛裁判员,等等,忙得不亦乐乎。


  这也为我写新闻报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那时期,真恨不得生出个三头六臂来应对。


  三年间,工作、读书、写稿三不误,努力工作有写作源泉,读电大提高写作技能,写新闻报道宣传了围棋,相辅相成,成绩显著。


  我所写围棋新闻稿被《体育报》、《棋牌周报》、《体坛周报》、《围棋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围棋》月刊等全国、省、市新闻单位采用600多篇,几乎每天都有稿费汇款单飞来,月稿费超过工资是常有的事。


  那段时期,我写得快,写得多,专门买了一台传真机传稿用,稿件被采用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被多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或通讯员。


图为我1988年12月17日采写的《聂孤帅羊城之行展望》。


  图为1989年,我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体育部办公室写作。


  1986年至1988年,是我确定以“宣传推广围棋”为毕生奋斗目标后的“充电和小喷发”期,为今后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对这一时期给予我帮助的王鸾章、李昆仁、李中节三位故人表达深切怀念,对赵文健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杨志存

2022年5月5日






晚报杯,围棋湘军来了



  1988年,中国业余围棋头号大赛“晚报杯”赛在北京创办。我得此消息后,决定将“九星杯”赛作为“晚报杯”的湖南选拔赛,前三名组成《长沙晚报》队,参加全国“晚报杯”赛,并且不请“外援”,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长沙晚报组队参加了前五届“晚报杯”赛中的4届,回顾参赛历程,一幕幕场景鲜活浮现,现重新放映,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1988年由中国围棋协会和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创办,是中国业余围棋头号大赛,至2021年已办了34届。


  全国各个城市的晚报在本省或者本市组队参赛,全国各地的主流媒体进行宣传,1988年第一届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只有15支队参赛,第一届赛名叫全国首届“晚报杯”业余围棋十强赛。


  上海沈光基荣获冠军,获第2至6名的依次是:俞巍巍、邢印达、杨 靖、彭时佳、张建东;上海新民晚报夺得团体冠军。


  由杨云杰、易和平、李权三位业余5段组成的《长沙晚报》队参加了比赛,《长沙晚报》时事文体部主任王鸾章担任领队。


  因湘军是第一次组队参加全国纯业余棋手的较量,我对各地业余棋手水平不太了解,赛前发出的预测文章有很大盲目性。我预感湘军个人很难进十强,团体也许还有希望,结果我队团体和个人排名都处在中下游,易和平开始四连胜,之后没能稳住,但在三人中成绩最好,获个人第25名。团体仅仅比1981年湖南纯业余队在全国围棋团体赛上“背榜”稍好一点。


图为1988年1月16日,笔者赛前在《长沙晚报》发出的《纹枰好手争十强》报道。


  图为首届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十强战闭幕颁奖,主席台左起:刘善承、?、郝克强、聂卫平、李梦华、方毅、金明、陈祖德、王汝南、曹志林。(陈克忠摄)


  图为《长沙晚报》队领队赵文健(前排右二)在首届“晚报杯”闭幕式上。(陈克忠摄)


  “晚报杯”赛次年第二届改名为“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赛,1989年1月4日在成都开幕,共29支队87人参赛。湖南选派了长沙的易和平、李权、易向凡三位5段出征,长沙晚报时事文体部记者赵文健担任领队,我任教练。最终湘军团体获第17名,居中游;个人易和平成绩最好,还是与首届一样第25名,但已上升至中上游;湘军整体实力比第一届“晚报杯”有大幅提升。


  图为1989年1月5日,我采写的第二届“晚报杯”开幕的新闻报道。


  图为笔者在成都第二届“晚报杯”赛场观战。


  图为长沙晚报队易和平5段(左)斗沈阳棋手。


  图为长沙晚报队李权5段(左)与南昌棋手比拼。


  图为长沙晚报队易向凡5段(左)与新乡棋手较量。


  图为1989年1月10日,在《长沙晚报》发出的报道:《晚报杯争夺进入白热化》。


  蒋长生1951年出生,祖籍上海。他凭着自己的悟性自学成才,20岁左右就成为南京顶尖高手,多次获得江苏省围棋冠军,一度进入省围棋专业队。


  蒋长生在1975年的全运会围棋比赛中杀入前16名,他1980年离开了江苏省专业队,有专业底子的他此番捧得“晚报杯”绝非偶然。


图为1989年1月,我拍摄的第二届全国“晚报杯”冠军、南京扬子晚报队38岁的蒋长生。


  图为“晚报杯”创办者之一的王汝南八段为第二届冠军蒋长生颁奖,被我抓拍到。


  1989年1月11日,第二届“晚报杯”落幕,图为次日《长沙晚报》发出的报道。


  第三届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锦标赛1990年12日至19日在杭州举行,30支劲旅90名高手参赛。


  前10名依次为:李家庆、孙宜国、蔡恒、俞巍巍、龙霖、韩启宇、李建兵、张建东、何四祥、夏胜浩。


  团体前六名依次为:上海新民晚报、合肥晚报、杭州钱江晚报、成都晚报、沈阳晚报、南宁晚报。


  这届竞赛规程规定,凡户口在省内的业余棋手均可入选参赛。经过省、市选拔,《长沙晚报》派出3名业余高手涟源钢铁厂周定良5段、湖南动力机厂李权5段、长沙汽车制造厂张红武4段三人参赛。


  第三届“晚报杯”冠军开始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这之前中国专业棋手以业余棋手身份参赛,这届才是真正的中国业余棋手与世界业余强豪的争锋,李家庆在1991年的第13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上获得第五名。


  第四届“晚报杯”赛1991年1月在太原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5支代表队104名豪强挥戈上阵。


  杭州钱江晚报俞巍巍登顶,荣获2至6名的依次是:毛吟龙、夏胜浩、吴铁民、 冯云散、章德辉。上海新民晚报蝉联团体冠军,该队由上届冠军李家庆领衔,麾下有强将夏胜浩与杨桥,卫冕之势锐不可挡。获团体2到10名的依次是:杭州钱江、南京扬子、沈阳、北京、成都、合肥、太原女队、南宁、武汉。


  遗憾的是,这一届“晚报杯”赛,《长沙晚报》没有组队参赛。


  1992年1月8日,第五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在泉城济南开战,图为赛场。


  长沙晚报队由第6届“九星杯”杯主傅冰4段、亚军易和平5段、季军刘前斌4段组成,这个阵容代表了当时湖南业余最高水平,我担任教练带队前往济南参赛。


  长沙晚报队易和平5段(左)在第五届“晚报杯”赛中沉着应战。


  长沙晚报队傅冰4段(右)在第五届晚报杯赛中凝神寻对策。


  长沙晚报队傅冰4段勇挫全国业余名将、武汉彭时佳6段,爆出冷门。


   刘前斌是湘潭人,稳重少言,目达耳通,知书达理,且痴迷围棋,这是我第一次与其密接,对其感觉非常好,视为可结为好友的那类人。


图为长沙晚报队刘前斌4段在第五届晚报杯赛中托腮沉思。


  1992年1月14日,我在济南发回的新闻报道《长沙3将均为4胜4负》。


  图为长沙晚报队傅冰4段(左)在比赛中;第二排是易和平5段(右)对北京队的韩念龙5段。


  笔者(中)与济南高淮(右)、田振(左)等在第五届“晚报杯”赛场合影。


  第五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历时8天,1月16日在济南落幕。


  成都队捧杯,获团体2至6名的依次是:上海新民、沈阳、杭州钱江、南京扬子、北京。由刘前斌、易和平、傅冰组成的长沙晚报队21胜18负,排第13位,为前五届最好排名,湘军整体水平居中上,又上了新台阶。


  合肥韩启宇夺得个人冠军,获个人第2至6名的依次是:成都李建兵、沈阳龙霖、上海新民夏胜浩、郑州田向东、南京扬子章德辉。


  长沙晚报队刘前斌4段排在第21位,是湘军前五届个人最高排名;易和平5段排在第47位,傅冰4段排在第54位。


  第五届全国“晚报杯”期间,我与刘前斌(左)、傅冰(右)在济南“趵突泉”留影。


  图为我与刘前斌“晚报杯”期间在济南留影。


  “九星杯”与“晚报杯”皆为湖南围棋业余棋手提高棋力的练兵场,展现技艺的大舞台,也是职业棋手的摇篮。


  在此,要特别鸣谢“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原长沙中药一厂),该厂厂长助理汪崇湘是围棋迷,他穿针引线,促成了该厂多次资助《长沙晚报》组队参加全国“晚报杯”赛,为湖南围棋事业的发展尽了心,出了力,作出了出色贡献,湖南围棋界同仁会永远铭记。



作者:杨志存

2022年5月6日






与外地围棋交流五彩缤纷




  1979年12月,我进入刚成立的湖南省棋类协会,负责抓全省围棋工作,1981年长沙市棋类协会成立,我任副秘书长,负责全市围棋工作,我所在的东区体委也成了湖南省围棋活动中心。


  我除了组团观摩全国赛,派队参加全国赛,开展少儿围棋培训,创办省、市赛事,承接全国赛之外,还走出去、请进来,频频与外地棋友交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湘军与外地交流活动年年有,促使湖南围棋整体水平逐渐提升。现回头一顾,列举部分双边或多边围棋交流活动,与读者朋友分享。


  1979年,湖南省围棋第一高手梁鹤年加盟云南省围棋队,成为有国家事业编制的专业棋手。


  1980年1月16日至19日,云南队访湘,梁鹤年在位于湘春路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与长沙市的八位业余高手进行了让2至4子指导棋,梁鹤年5胜3负,云南队指导棋的总成绩是12胜6负,显示湖南业余围棋水平与云南围棋专业水平差距很大。


  这是湖南业余棋手第一次有组织的与外地棋手交流。


  1980年8月,我随湖南省棋类协会观摩团到乐山观摩全国棋类联赛,这是湖南围棋有组织的走向全国的第一步,湖南棋协与中国围棋协会挂上钩是此行最重要的成果。


  1981年,湖南首次组织队伍赴洛阳参加全国围棋团体赛,这是湘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外出交流,找到了自己“倒数第一”的位置。


图为1981年,笔者与湘潭张建国(右)在洛阳。


  1981年湘军在全国围棋团体赛“背榜”后,1982年,我便组织湖南业余围棋队赴武汉,与湖北省专业队交流训练比赛,原计划比4场(让先),前3场均2比2战平。邵福棠教练见一场未胜,尤其是头号主力阮云生也输了棋,就取消了第4场比拼。湖南队杨云杰3战全胜,当是湖北队是阮云生、刘乾利、刘力、龚涛专业棋手等出阵。


  这次交流活动犹如一剂强心针,提振了湖南队士气。


图为1982年,湖南业余围棋队在武汉合影,前排左起:曾学初、杨志存、周定良;后排左一易和平,右一杨云杰。


  1983年4月,我带湖南队到杭州第二次参加全国围棋团体赛,这次没有再“背榜”就是胜利了。


图为前排左起:方丹丹、刘双红;后排左起:杨志存、曾学初、韩祖新。


  1983年7月17日,株洲市围棋联队一行八人,来长沙,与长沙市两支围棋队进行对抗赛,长沙市联队6:2获胜,长沙市东区队4:4与客队平分秋色。


  那时,中日围棋擂台还未出台,株洲市、衡阳市、湘潭市是在湖南省围棋活动开展较早的地市。


图为长沙东区队易武炎(左)与株洲棋手对局。


  1984年5月2日上午,位于湘春路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官活动大楼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战斗,长沙市12名业余围棋手围成一圈,各摆一棋盘,同时接受一位高手的指导。


  圈中之将果真厉害,他面对12名对手,不慌不忙,沉着镇定,顺着“圆周”轮番出击,直斗得众棋手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这位骁将,便是我国六、七十年代国手、河南围棋专业队教练黄进先六段。全国男子围棋冠军刘小光、女子围棋冠军丰芸斗是他的高徒。


  组成“车轮阵”和黄教练对弈的都是长沙市当年定级赛的前20名选手。黄教练对9位“让先”、对3位“让二子”,虽然人为将差距拉小,黄教练的锐利攻杀仍使对手抵挡不住。不到两小时,市第十一名易武炎首先拍马落荒。两小时一过,又有八位棋手缴械投降,唯一获胜者为长沙市湘南电器开关厂棋手罗如钟。因时间已晚,其余3局只好休战。


  这次活动让湖南业余棋手普遍感受到了专业围棋与业余围棋的较大差距。


  1985年7月,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正轰轰烈烈进行,中国围棋队主帅聂卫平来长沙,参加“白龙杯”围棋精英赛期间,与湖南省会31名棋迷“车轮大战”,聂卫平分别授3-6子,聂卫平27胜4负,战绩惊人。


  与聂卫平同行的马晓春九段两场“车轮战”对战36位湘军高手,分别让2-3子,马晓春九段29胜7负,战绩彪炳。


  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湖南棋迷了解了湖南业余围棋与中国围棋顶尖水平间的差距,其中湖南省冠军周定良5段在一场“车轮战”指导棋中,被让先战胜了马晓春九段,令湖南棋迷津津乐道。


  1986年8月6日至10日,广东省韶关市围棋队访问长沙市,长沙市围棋队以24胜9负的总成绩获胜,其中长沙市东区少儿围棋班的棋童取得8胜2负的好成绩,湖南围棋新苗快速成长,大大增强了少儿棋手的自信心。


  1986年8月13日,衡阳市6名棋童来长沙挑战东区少儿围棋班的学生,主队平均7岁,客队平均8岁,经过两轮12局对抗赛,主队以9:3大胜。


  这次活动反映了衡阳少儿围棋培训正快速发展。


  1986年10月9日,围棋国际交往开始在湖南出现。日本鹿儿岛市围棋友好访华团与湖南省会棋手进行了2轮22盘对抗赛,客队平均3.45段对主队平均3段,长沙队以20比2大胜,出乎意料。


图为长沙队荣获的优胜奖杯。


  图为1986年11月4日,我在《棋牌周报》发出的报道。


  1987年11月11日,中日围棋擂台赛英雄聂卫平九段第二次来长沙,在湖南图书馆指导省会棋迷,观者如堵。


  聂卫平九段的夫人孔祥明八段同在湖南图书馆,指导长沙市东区少儿围棋班的棋童。


  1988年3月28日至31日,云南围棋专业队一行4人,应长沙市棋类协会邀请,来星城访问。这次来长的是陆军六段、郭春林五 段、邱继红二段、苏磊(女)初段。


  3月30日,云南围棋专业队在长沙内燃机配件总厂举行应众赛,热情辅导长沙市棋迷。


  3月28、29 日晚,在长沙市体委,云南队与长沙市37名棋童下了50局授4-6子指导棋,客队37胜13负,长沙市儿童冠军、育才小学11岁朱毅被授4子中盘战胜郭春林五段,受到专业棋手们好评。


  专业棋手指导棋,为湖南顶尖少儿棋手提供了“磨刀石”,功不可没。


图为云南围棋专业队长沙籍的陆军六段在指导长沙东区少儿围棋班的棋童。


  云南围棋专业队与长沙市业余围棋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让先),客队3 胜1和,1978年湖南省运会围棋冠军杨云杰5段被授先逼和全国围棋“十杰”之一郭春林五段。


  1988年1月,《长沙晚报》队参加了首届“晚报队”全国业余围棋十强赛,这是湖南业余队第一次参与纯业余的全国围棋赛。既开了眼界,又找到了差距。


  1988年6月1日之10日,长沙市儿童围棋队在大庆参加首届全国儿童围棋赛。长沙市东区少儿围棋班的郑南烽、韩毅、杨益嘉(女)组成长沙队参赛。这是湖南少儿棋手第一次出征全国儿童围棋赛。


  1989年7月8日,全国首届青年棋类比赛在成都结束。湖南易和平5段荣获围棋第五名。


  1990年1月17日,聂卫平棋圣第三次来湖南,应邀到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为棋迷挂大盘讲解中日围棋擂台赛对局,受到省会棋迷热烈欢迎。


  1990年6月1日至5日,第12届“新体育杯”赛循环圈第5、6、7轮移师至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举行,中日围棋擂台赛英雄江铸久九段比赛之余,指导长沙市东区少儿围棋班的棋童,图中左一为9岁的黄奕中。


  1991年2月26日,“华南通信杯”全国协作区少年棋战在长沙贺龙体育场降下帷幕,湖南队、怀化队、长沙一队分获围棋男子团体第3、4、5名;怀化队周波、长沙一队伍志达、湖南队郑南烽分获男子个人第2、3、4名。


图为颁奖后,湖南队和长沙一、二队的棋童与教练杨云杰(二排左三)、王新宛(二排左四)合影,前排右一是10岁的黄奕中。


  1992年10月11日至17日, “九芝堂杯”中南6省(区)省会城市职工象、围棋赛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举行。郑州、武汉、南宁、广州、海口、长沙6 个城市的6支男子围棋队、3支女子围棋队参赛,其中围棋6段2人、5 段6人、4段8人。长沙九芝堂制药厂队荣获女子团体冠军和男子团体亚军。


  1993年5月23日,台湾桃园县围棋协会一行9人,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与省会棋手进行了友谊比赛。客队选派6名棋手出阵,其中业余4段、2段、初段棋手各1名,主队选派业余2段、初段棋手各3人迎战,经过近2小时激烈厮杀,主队以4比2获胜,这是湖南棋手首次与台湾棋手交流。


  这些双边和多边围棋交流活动不仅给湖南围棋注入了活力,给湖南棋手提供了广交朋友的机会,更是有力推动了湖南围棋普及,促进了湖南围棋水平提高。



作者:杨志存

2022年5月7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更多

 


最近更新 2022年09月21日
杨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