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田(教导主任、总务处主任,党支部书记、县政协委员)(五)

人物经历 人文教育    2573
2022年11月09日
⛔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

(二)

(三)

(四)

(五)




《大田往事》第七十一章 姐姐去世及丘下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金波调到辽源后在粮店工作。


  这个时候国家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改变。自由市场上的粮食越来越多,质量好价格也不高,所以粮店的生意越来越差,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了。


  逐渐的,一些粮店开始关门,另外一些开始自救。


  大约一年后,金波的粮店也开始“与时俱进”,开始了粮食精加工。首先是做馒头花卷,再就是购进机器开始做速冻水饺,然后到各食品商店去作批发。此时她已经被提拔为粮店的多种经营部主任。


  金波在待人处事方面还是挺让人放心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都能处理的到位。这方面在她们六个兄弟姊妹中除了和平就是她了。


  大姐秀芬去了长春后了却了与妹妹秀春相见的多年心愿。回到辽源后,她又继续给老闺女小萍照看儿子。有一次在陪小外孙玩耍的时候,不小心被小外孙拿棍子捅伤了眼睛。在去医院去检查的时候,意外发现她已经患上了糖尿病,而且还挺严重。那个时候糖尿病没有什么好的特效药,于是她开始越来越虚弱,逐渐卧床不起。小刚两口子尽力照顾她,但自己也有一大家子要生活,所以生活很是忙乱。金波离她家近经常过去看望她,给她买些吃的。


  1992年6月1日秀芬大姐去世,终年70岁。


  姐姐去世的时候我在伊通,听到消息我乘最早一班长途车赶到辽源。


  送姐姐的遗体到火葬场,与姐姐作最后的告别,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可怜的姐姐,自幼丧母中年丧夫,之后嫁给了现在的姐夫杨贵后,带着前窝后窝五个孩子艰难生活。那个时候他们一大家子住的是一个简易的棚子,上炕都站不起腰来。母亲带着金东去看她回来的时候都唉声叹气。姐姐的性格和秀春妹妹及我相差很大,属于那种大大咧咧比较自我的类型,她对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很少照顾,对继母—我的母亲除了借钱不还外鲜有尽孝。但这些绝不是她的本意,只是她的无奈。可怜的姐姐,安息吧。


  送走了姐姐,把姐姐的几个孩子召集到一起。把姐夫去世时他们缔结的协议拿出来,按照协议逐项落实。这是我替姐姐作的最后一件事,我知道我做的不会让他们每个人都满意。但料到的是他们都不满意,因为从此之后的两年时间他们没有一个人给我这个舅舅打过电话。


  金东的女儿白杉已经上小学三年级,能离开手了,不用我和秀芳怎么经管。艳平的女儿有他和秀英在四平自己带,他单位有幼儿园可以上班带着。就是金波的孩子没人管,孩子奶奶已经去世了。


  我和秀芳退休在家没事,有哪个孩子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所以就去了辽源的金波家。


  金波家住在丘下。丘下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在辽源市的城北。城北有一个东辽县医院。在东辽县医院的北边,有一个东西方向的铁路,铁路在这个地方设置了一个道口,与这条矿山铁路相交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沙土路,路不是很宽但能走汽车。这条路的路西紧挨着的是一条夏季不停流淌着还算清澈的小溪。这条路就依傍着这条小溪顺着山沟蜿蜒北上,可以一直走到太信矿。这条沟东西北三面都是山坡,山坡下都住满了人家,一排排的煤矿家属房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居民区。人们给这个三面环山一面有出口的居民区叫丘下。


  金波家西侧就紧挨着这条马路,属于丘下区的中间位置。秀芳经常逗弄她大孙子,问:“知道你老姑家住哪里吗?”李根就大声喊道:“两山夹一涧,门前一棵树,路边老王家”。


  这个把头的“路边老王家”到路边原来有一块空地。去年利用下班后的休闲时间,金波和王强紧贴她家的房子西山接了一间房子。当时之所以接盖了这个房是因为前前后后别人家都盖了。


  我和秀芳来到她这里后,秀芳感觉这间小房子做储藏室太可惜了,正适合开个小卖部。她说:“把这个房子改造一下吧,正好开个超市”。


  金波和王强感觉可行。他们就又抓紧时间在这个接出来的西山又接出一个门朝马路带窗户的偏厦子。把偏厦子和接出来的房子之间开了一个门连接起来。王强和金波把房子按照开小卖部的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改造,里里外外进行了一番粉刷,再加固一下门窗。当小卖部的房子就成了。到旧物市场买了两节柜台,然后就开始进货。


  因为王强的工作时间弹性很大。铁路道口看道班是三班倒,每天过火车的时间都是基本固定。一般来说别人都不愿意上夜班,他正好干夜班,白天就可以看店,等他上班了金波也就下班了。


  我和秀芳退休也可以过来帮他们看店呢。


  小卖部的售品主要就是附近居民的生活用品,除了烟酒糖茶和饮料食品外就是学生用品。进货基本上都是自己去批发点批发。


这是张照片是在金波小卖店门前拍摄。






《大田往事》第七十二章 六十六岁生日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我是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三日农历大年初一生,过了年就是六十六岁了。


  和平他们六个兄弟姐妹张罗着要把这个生日过得热烈一些。和平说:“六六大寿么,一定要过的像个样!”


  其实这么多年来,每年过年孩子们都是尽可能的从各地回到伊通,这已经成为了家庭传统,所以我的生日总是很开心。至于今年怎么过就全由和平、玉华和金东他们,我和秀芳就不操心了。


  刚过了小年我和秀芳就从辽源回到了伊通,金东和珊珊早早就到了车站接我们,一见面珊珊就扑倒我的怀里,两个多月不见,小丫头又长高了。


  晚上和平和玉华领着李根过来。他们告诉我说过年的东西基本都准备好了,买了50多斤的猪肉和排骨,还买了不少水果以及鸡和鱼,糖果花生也买了不少。所有人都到齐是22位,这里是两居室才48平方米,人到齐了肯定住不下,一部分人可以住到他那里。还说他联系了县电视台的一位摄像师,到时候录录像。


  年三十的时候大部分人就都到了,特别是长春的金华和金平两家都已经全部到齐。秀英领着扬扬放寒假就回来了,到这里住了一晚后先回娘家去住了,艳平回来后就又把她们接了回来。金波带着飞飞赶在三十的最后一班车回伊通,王强在家看店初一客运没车要等初二过来。因为辽源丘下的治安不太好,小店没人实在不放心。占元从徐州回来先要回趟家看看他老父亲,也是初三回来。


  正月初一。


  鞭炮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太阳从东方升起,金霞把她美丽的光芒洒满了伊通这个古老的小县城,如同渡了一层金。唢呐声声,锣鼓喧嚣,扭着秧歌的人们已经走上了街头。


  我和秀芳坐在床上。我们俩个都是二八年属龙的,今年都到了六十六岁了。我们接受着亲人们的祝福。


  最先祝福的是和平一家。


  大孙子李根已经13岁了上小学五年级,他一进门就跪下来给我们磕头。然后说住:“祝爷爷生日快乐,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随后和平与玉华说:“祝爸爸妈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和平今年已经从农校调到了教育局的审计科,主要从事教育局所属学校对上级拨款的使用情况。几个月下来,上上下下的领导和同事都对他评价很高,说他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协调能力也很好,年后出去培训学习两个月后可能要提拔一下。


  第二进来祝福的是金平一家。


  洪志、金平、小乐和丽韫依次而入。齐齐行礼后洪志和金平说:“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然后丽韫说:“祝姥姥姥爷像星星一样永远闪烁光芒,像太阳一样永远发光发热!”


  哈哈,丽韫这个漂亮的丫头总是与众不同。她已经考上长春艺术中专了,成了大姑娘。金平在汽车厂子弟校教美术,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培养的不错。洪志和金平感情不错,就和我们的亲儿子一样,他们给下面的弟弟妹妹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第三进来祝福的是金华一家子。


  忠仁、金华、刘岩和刘畅进屋就行礼。忠仁老实憨厚不善言辞,刘岩代表全家给我们祝寿:“祝姥姥姥爷生日快乐万寿无疆!”


  金华他们如今已经搬到了长春铁北二道沟的一处楼房里。两室一厅的房子比我们都宽敞呢。金华在厂卫生室当护士,忠仁开卡车虽然经常跑长途但收入不错。刘岩已经上高中了,长发披肩婷婷玉立,刘畅也上了初中学习不用操心。


  第四个进屋祝福的是金东领着珊珊。


  二人行礼后,珊珊代表她妈妈朗声说道:“祝姥爷姥姥生日快乐,万事如意!”


  金东现在县职高当校医,上班离家很近,工作很称心。珊珊已经上了小学,喜欢弹电子琴。占元还在徐州管道局工作,探亲先到通辽看看他父亲,估计后天就该到这里了。现在金东和我们住在一起,可以贴身照顾我和秀芳,非常贴心。特别是为了准备这个年,金东早早就做了各种准备,领着孩子们和面剁馅。肉一菜板、菜一菜板。


  第四个进来祝福的是金波领着飞飞。他们在辽源一边上班一边开小卖部,时间是很紧的,但还是放下手中的活过来给我庆生,只是王强要晚两天来伊通,因为初一长途汽车不开,只能初二到了。


  金波领着小飞飞进屋后,行礼说道:“我代表王强祝爸爸生日快乐!”,小飞飞也奶声奶气的说:“祝姥姥姥爷生日快乐,寿比南山。”


  艳平和秀英领着扬扬进来后鞠躬行礼。


  老儿子有些激动,他说:“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的养育,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紧接着小孙女喊着说:“祝爷爷奶奶生日快乐!”


  艳平这几年在厂里搞设计得了很多奖项。他现在是厂里的工程师,正在审评高级工程师呢。厂里还给他新分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但得来年能交工住进去。秀英也评上了中级教师,两口子都积极上进,是我们的骄傲。


  最后进来为我们祝福的是喜昌一家。


  喜昌这几年一直弄大棚,日子过得很不错。这个弟弟对他的姐姐秀芳和我一直都非常关心。如今大女儿文艳已经大学毕业结婚工作了。儿子小国也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小女儿文慧也已经订婚了。


  喜昌、雅琴、文艳两口子、小国抱着女儿领着媳妇小娟、文慧进屋行礼,齐齐祝福我们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然后孩子们端上来大大的生日蛋糕,点起了蜡烛。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我吹灭了蜡烛,默默祈祷:祝我的孩子们和我的亲人们,永远健康幸福!


  给大家分了生日蛋糕,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聊天。蛋糕是孩子们的最爱,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感到万分幸福。


  孩子们围在我和秀芳的周围,听我给他们讲述那过去的故事…


  珊珊的电子琴表演,扬扬的小提琴表演,接着是飞飞的舞蹈以及丽韫的唱歌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愿时光停滞,让这幸福凝固。我还没有喝酒,但是我有些醉了…


  这是大年初三,占元和王强来伊通后,这六个孩子以及他们的爱人在一起的照片,不多不少十二个人。


这是过年时候,小一辈聚在一起的第一张照片。


这是在职高大楼前拍下的全家福。


一九九零年春节


九一年春节


是一九八五年春节







《大田往事》 第七十三章 金波的小卖部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金平去年开始习修中华自然自能功,老师叫张树勋。是她们学校老师推荐的,说这种气功能强身健体,简单易学。春节回来的时候就在家练过,每天早晚出去练功。她这几年心脏不好,通过练功感觉改善不少。六月初,她打过电话来,说是他们气功老师十号要开个新的培训班,她已经给我交了20元学费让我去学,说是练得好了能改善我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如今满大街的人都在学气功,各种气功数不胜数,气功大师更是如过江之鲫。有的大师能哑巴说话,有的能让瘫子走路,很多都能千里发功给人治病。更有甚者,据说有个叫严新的气功师还帮助扑灭了大兴安岭的山火,人们都感觉很神奇。还有很多气功的专业杂志等出版物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各机关单位的工会也适当组织自己的员工学习气功作为锻炼身体的一项活动。


  对这种越传越奇的事情我也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感觉金波小卖部刚开,有很多事就犹豫起来。秀芳说,你去吧,这里有我就行了,如果气功能治病还省的吃药了。不能治病就当锻炼身体了,起码没坏处。


  学习班设在一个室内体育馆,能容纳三百多人的室内坐满了热情高涨的气功爱好者。张树勋大师先讲了他的气功原理和功效,他说这个功法分动功和静功两部分。然后先讲了如何利用先做八节预备式做动功,再讲如何利用站桩感觉自己任督二脉周天运转。


  我学气功的第一天,感觉可以试试,跟着老师学习动作。尽管感觉不到气脉的行走,但还是一直很认真地学习。学习的收获是感觉身体清爽了不少。老师说还要继续办一班,我就给金东打电话,让她也学习一下。金东的体质一直不是很好,这几个孩子里我们一直对她更担心些。


  确定金东已经到了长春我才回到辽源。


  帮金波开小卖店这段时间真的很有趣。


  改革开放前,整个伊通县除了几个正规的百货商店外也就是那么几个有数的小铺。如今我们也开起了小铺,哦,对了是叫小卖店。


  秀芳是从商店退休,在这里有了点“老专家”的感觉,帮助金波和王强布置柜台和货架上的商品,合计着都进什么货。


  这附近已经有了几个小卖店,都是靠着边上这条马路。其中道口北边不远的这个规模最大,可以称得上小商店了。他家的货比较全。我们的店小,才两节柜台。主要商品就是烟酒和油盐酱醋,有瓶装的白酒,也有本地的小烧白酒。其实这种散装的本地小烧卖的更快。连酱油醋也是散装的好卖。夏天的时候冰糕也是主要商品。


  我们还安装了公共电话,这样即可以有点收入,又可以增加客源,自己用起来也方便。


  这些平均都平均起来,利润大约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一天的毛收入不过一两百块钱,净收入也就二三十元。好在都是没遭损的商品,忙忙活活的也是乐在其中。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睡眠也少了,每天天亮了就早早开门营业。这个时候也就是起早锻炼的人或者扫大街的人过来买盒烟。丘下这个地方居住的都是普通上班的人,没有收入高的,所以也很少有人买高档烟酒。这地方游手好闲的人也多,治安也不是很好。


  坐在柜台后面,接待不同的客人,或者望着窗外匆匆的行人,如同站在一个魔镜的窗口,看到并体会到形形色色的世界。


  这里的顾客多数都是邻居,所以时常有赊账的人。晚给一天两天的都不能算赊账,有一些都是到月底开资才给,不赊账又拉不下脸。这对于小本经营的小卖部是不小的负担。有的人生活实在是困难,知道将来也很难付款的赊账,我也会笑呵呵的把货递过去。谁没有困难的时候呢,能帮就帮吧。


  最怕的是半夜敲门买货。有一次半夜十二点多,两个小伙子砰砰敲门说是买烟,秀芳拉着我不让开门。


  金波家有一个邻居,是喝酒爱好者。时常在傍晚自己拿个杯子,买上几两白酒,再买点花生米,然后就找个凳子坐那里慢慢喝起来,大江南北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吆吆喝喝十多点了也不想回家。


  我和秀芳在这主要是给金波王强打替补,看看孩子。早晨起床后,我会到西山安静的地方做气功,一些其他的早起锻炼的邻居也开始跟着我做气功。白天没事的时候我和秀芳就周围溜达。东边的山比较高,山上有个信号塔,那里有草有树空气好,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东边的山脚下还有一座金刚寺,这是一座尼姑庙,有不少香火,也是我们时常走过的地方。


  有我们在这里,这里又热闹起来。金平、金华、和平、金东和艳平他们不管是不是放假,有空就来这里。


  这里对他们同样是非常新鲜。丽韫、小乐、刘岩、刘畅、李根、杉杉这些孩子们就更喜欢来了,“自己家的小卖店,太多好吃的!”


  艳平和秀英更是经常领着扬扬过来。四平到辽源有火车,周六下班过来,周日晚上就可以回去了。


  这一切有点像梦境。如今对做买卖已经没有了排斥的感觉,只是感觉新奇。


这是金波小卖部路西的丘下豆腐房,坐在凳子上的是老板娘付太太。她家的豆腐很好吃,我们经常去买。



这是丘下道口。王强曾经在这里当班。


93年暑假,与老姑娘和老儿子在一起。







《大田往事》 第七十四章 郊游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暑假的时候,杉杉和李根都来到了辽源。这两个孩子还有飞飞都是在我们两个身边长大的,带在身边已经成了习惯。他们更是喜欢黏着我们。


  不止他们三个,长春的四个孩子也是一到放假就往姥姥加奔。这次知道他们的老姨开了小卖部,更是一直嚷嚷着过来。只是金平和金华暂时没时间送他们。


  孩子们都对小卖部有着天然的兴趣,放了暑假,都张罗着来老姨家。这也不奇怪,其实我们小的时候也是一样对小铺充满了神秘的向往。


  艳平周六请了一下午假也来到了他四姐这里。秀英放暑假已经领着扬扬回去她姥姥家了,所以就来了他自己。


  我和金波一起商量一下,周日出去玩一下。孩子们天生喜欢玩耍,我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和生活,基本上就没陪孩子们出去玩过,但凡有点时间了也是领着他们出去劳动打柴。想这些起来心里有些酸楚,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我的这六个孩子没有一个是好吃懒做的,都能靠劳动养活自己。


  金波打听一下她们同事,都说杨木水库还不错。孩子们听说要出去玩都高兴的不得了,先张罗起吃的来。杉杉要带麻花和瓜子,李根要带鸡蛋和宏宝莱,飞飞坚持要带可口可乐。王强看着这些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就笑着说“都带,都带!再给你们带点面包香肠!”


  秀芳说明天早晨我再煮几个鸡蛋。我看着这些孩子们,心里和蜜一样甜。


  第二天早晨吃了早饭我们就出发了。金波有一辆自行车,她又借了两辆车。这样我、艳平和金波各骑了一辆自行车带着他们就出发了。


  从金波家到杨木水库有三十多里。不过路都是很好的,只有一段比较大的山岭路。


  杨木水库在那个时候还完全是野生状态。我们下了公路后又走了一段土路,然后又找到一个小树林,靠近了水库边上安营扎寨。这个地方是一个浅水湾,可以确保安全问题。


  我和秀芳在树荫下坐着,欣赏着孩子们在树林外的草地上嬉戏玩耍。金波在树林的一块空地上铺好了塑料布,拿出了带来的各种好吃的东西,艳平拿着他带来的相机给他们照相。


  吃饭的时候到了,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一边吃着一边说着,谈起了三年前的暑假我领着他们蹬东尖山子还吃香瓜的事情。


  那一年还有金平的儿子小乐和金华的儿子刘畅呢。


  你看这母女俩的合照。这一年金波34岁,秀芳65岁。


  这天的游客还不少呢,毕竟辽源好玩的地方不多。有山有水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了。


  遥望远方,遥望未来…,孩子们,愿你们未来的世界更精彩,都走的更高更远和。


  这小子更是喜欢玩,这相机都买了五年了,还是弄不太精。曝光度整不明白,查说明书呢。


  我可爱的大孙子,人见人爱。非常懂事,从小就孝顺。


  这是九零年我们蹬东尖山子时候的照片。


  那一年暑假,忠仁出车去辽源就把儿子刘畅带到伊通姥姥家。小乐听说刘畅到了伊通就在家待不住了,他爸妈奶奶谁劝也不行,非要去伊通找姥姥姥爷。无奈之下,金平把儿子小乐送上去伊通的长途汽车上。长到十二岁这是小乐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敲门进屋的时候让我们大吃一惊。


  孩子们来了,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出去玩。这次我决定带他们去东尖山。


  伊通县分布有著名的七星山:大孤山、小孤山、东尖山、西尖山、北尖山、马鞍山、莫里青山。距离县里比较近的就是东尖山,离家大约10公里。


  记得那天我和金波、金东各骑了一辆自行车带着秀芳和四个孩子出发去登山。过了北大桥就是河北大队,再过了山西头继续向北就看见东尖山子了。说笑间就到了山跟前,孩子们跳下自行车就开始争先恐后向山顶攀去。秀芳忙喊:“金东金波,跟上去,让孩子们小心点啊!”


  到了山顶可以遥看伊通县的大好河山。他们指点着:“那就是西尖山,那个远远的是莫里青山,那是马鞍山,大孤山…”


  刘畅问:“姥爷,能看到咱家吗?”


  没等我回答小乐就说了:“你啥眼睛这么远能看到,那得50倍军事望远镜。”


  李根说:“看到我爸学校了!”


  白杉说:“妈,一会咱们去找我大舅去呗。”


  飞飞说:“我也去!”


  下了山,我们就带孩子们到了和平学校。


  学校已经放了暑假,但和平作为上任不久的副校长,假期也有很多事要处理。


  见我们来了,带我们看看学校。然后说带孩子们去瓜园吃香瓜。


  这个瓜园的瓜可真甜甜,太好吃了。大家坐在地头的树荫下,一篮子香瓜转眼见底。和平让瓜地的人又摘了一篮子,直到几个孩子实在吃不下才把剩下的瓜装起来带走。


  这是五十年前秀芳和她的同学们蹬东尖山的照片,当年的秀芳就是如今小乐的年龄。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这个人,只是这个人又带来了她的子孙…


  小乐、刘畅、李根还有白杉他们四个年龄相差不多,能玩到一起去,从来没有打过架。但是有一次却几乎闹崩了。


  起因是一件小事,三个男孩子在一起比谁的爸爸最厉害。刘畅说他爸爸会开车,开的可快了。小乐说他爸爸会打篮球,参加过省青年篮球赛。李根说他爸爸才厉害,也会打篮球,还会乒乓球还会手风琴、口琴,啥都会,还会盖房子呢,我家新房子就是我爸爸盖的。于是三个孩子就吵了起来。


  小乐说你家盖房子房架还是我爸给你家买的呢,你家给我拆下来。


  刘畅说你家盖房的砖和沙子都是我爸给你家开车拉去的,一会我们就去把砖拆下来。


  李根气的说不出话来,转身开门走了。


  和平家。玉华在家看外面大门被撞开,李根气喘吁吁跑进来,满头是汗。他然后转身插上大门,然后进屋就喊:“妈,妈,快点把屋里门也插上,他们要过来拆咱家房子了!”








《大田往事》 第七十四章 郊游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暑假的时候,杉杉和李根都来到了辽源。这两个孩子还有飞飞都是在我们两个身边长大的,带在身边已经成了习惯。他们更是喜欢黏着我们。


  不止他们三个,长春的四个孩子也是一到放假就往姥姥加奔。这次知道他们的老姨开了小卖部,更是一直嚷嚷着过来。只是金平和金华暂时没时间送他们。


  孩子们都对小卖部有着天然的兴趣,放了暑假,都张罗着来老姨家。这也不奇怪,其实我们小的时候也是一样对小铺充满了神秘的向往。


  艳平周六请了一下午假也来到了他四姐这里。秀英放暑假已经领着扬扬回去她姥姥家了,所以就来了他自己。


  我和金波一起商量一下,周日出去玩一下。孩子们天生喜欢玩耍,我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和生活,基本上就没陪孩子们出去玩过,但凡有点时间了也是领着他们出去劳动打柴。想这些起来心里有些酸楚,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我的这六个孩子没有一个是好吃懒做的,都能靠劳动养活自己。


  金波打听一下她们同事,都说杨木水库还不错。孩子们听说要出去玩都高兴的不得了,先张罗起吃的来。杉杉要带麻花和瓜子,李根要带鸡蛋和宏宝莱,飞飞坚持要带可口可乐。王强看着这些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就笑着说“都带,都带!再给你们带点面包香肠!”


  秀芳说明天早晨我再煮几个鸡蛋。我看着这些孩子们,心里和蜜一样甜。


  第二天早晨吃了早饭我们就出发了。金波有一辆自行车,她又借了两辆车。这样我、艳平和金波各骑了一辆自行车带着他们就出发了。


  从金波家到杨木水库有三十多里。不过路都是很好的,只有一段比较大的山岭路。


  杨木水库在那个时候还完全是野生状态。我们下了公路后又走了一段土路,然后又找到一个小树林,靠近了水库边上安营扎寨。这个地方是一个浅水湾,可以确保安全问题。


  我和秀芳在树荫下坐着,欣赏着孩子们在树林外的草地上嬉戏玩耍。金波在树林的一块空地上铺好了塑料布,拿出了带来的各种好吃的东西,艳平拿着他带来的相机给他们照相。


  吃饭的时候到了,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一边吃着一边说着,谈起了三年前的暑假我领着他们蹬东尖山子还吃香瓜的事情。


  那一年还有金平的儿子小乐和金华的儿子刘畅呢。


你看这母女俩的合照。这一年金波34岁,秀芳65岁。


这天的游客还不少呢,毕竟辽源好玩的地方不多。有山有水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了。


  遥望远方,遥望未来…,孩子们,愿你们未来的世界更精彩,都走的更高更远和。


这小子更是喜欢玩,这相机都买了五年了,还是弄不太精。曝光度整不明白,查说明书呢。


我可爱的大孙子,人见人爱。非常懂事,从小就孝顺。


这是九零年我们蹬东尖山子时候的照片。


  那一年暑假,忠仁出车去辽源就把儿子刘畅带到伊通姥姥家。小乐听说刘畅到了伊通就在家待不住了,他爸妈奶奶谁劝也不行,非要去伊通找姥姥姥爷。无奈之下,金平把儿子小乐送上去伊通的长途汽车上。长到十二岁这是小乐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敲门进屋的时候让我们大吃一惊。


  孩子们来了,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出去玩。这次我决定带他们去东尖山。


  伊通县分布有著名的七星山:大孤山、小孤山、东尖山、西尖山、北尖山、马鞍山、莫里青山。距离县里比较近的就是东尖山,离家大约10公里。


  记得那天我和金波、金东各骑了一辆自行车带着秀芳和四个孩子出发去登山。过了北大桥就是河北大队,再过了山西头继续向北就看见东尖山子了。说笑间就到了山跟前,孩子们跳下自行车就开始争先恐后向山顶攀去。秀芳忙喊:“金东金波,跟上去,让孩子们小心点啊!”


  到了山顶可以遥看伊通县的大好河山。他们指点着:“那就是西尖山,那个远远的是莫里青山,那是马鞍山,大孤山…”


  刘畅问:“姥爷,能看到咱家吗?”


  没等我回答小乐就说了:“你啥眼睛这么远能看到,那得50倍军事望远镜。”


  李根说:“看到我爸学校了!”


  白杉说:“妈,一会咱们去找我大舅去呗。”


  飞飞说:“我也去!”


  下了山,我们就带孩子们到了和平学校。


  学校已经放了暑假,但和平作为上任不久的副校长,假期也有很多事要处理。


  见我们来了,带我们看看学校。然后说带孩子们去瓜园吃香瓜。


  这个瓜园的瓜可真甜甜,太好吃了。大家坐在地头的树荫下,一篮子香瓜转眼见底。和平让瓜地的人又摘了一篮子,直到几个孩子实在吃不下才把剩下的瓜装起来带走。


这是五十年前秀芳和她的同学们蹬东尖山的照片,当年的秀芳就是如今小乐的年龄。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这个人,只是这个人又带来了她的子孙…


小乐、刘畅、李根还有白杉他们四个年龄相差不多,能玩到一起去,从来没有打过架。但是有一次却几乎闹崩了。


  起因是一件小事,三个男孩子在一起比谁的爸爸最厉害。刘畅说他爸爸会开车,开的可快了。小乐说他爸爸会打篮球,参加过省青年篮球赛。李根说他爸爸才厉害,也会打篮球,还会乒乓球还会手风琴、口琴,啥都会,还会盖房子呢,我家新房子就是我爸爸盖的。于是三个孩子就吵了起来。


  小乐说你家盖房子房架还是我爸给你家买的呢,你家给我拆下来。


  刘畅说你家盖房的砖和沙子都是我爸给你家开车拉去的,一会我们就去把砖拆下来。


  李根气的说不出话来,转身开门走了。


  和平家。玉华在家看外面大门被撞开,李根气喘吁吁跑进来,满头是汗。他然后转身插上大门,然后进屋就喊:“妈,妈,快点把屋里门也插上,他们要过来拆咱家房子了!”






《大田往事》 第七十五章 金东与和平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辽源的生活安逸而充实,我慢慢习惯并且开始享受种退休的生活方式。


  我和秀芳也时常回伊通,但不能同时走,总是需要留下一人帮金波他们看店打替补。


  其实和平、金东他们在家,一般来说有什么事他们就都能给办了,很多事都没必要回去。但是人老了,便更是恋家,总想着回去看看孩子们。


  国庆节后,我回伊通参加一个老同事孩子的婚礼。


  回家看到珊珊才知道,这些日子金东忙着随教育局的体检团队下乡给学生体检晚上都不能回来,家里都还没积酸菜呢。我就在市场买下了一小推车白菜,洗一洗后开水烫了一下码在缸里。


  我也忘记了给金东留个纸条。金东回家见我都把白菜积到了缸里,很是感动自己爸爸的关心,却忘记了看缸里是否添水。结果一个月后打开缸一看,缸里没有几颗好白菜都烂了。


  晚上领着珊珊到和平那里看了看,玉华在家李根在写作业。我们在那里吃的饭,玉华做了不少菜。和平在单位有饭局,很晚才回来,看来喝了不少酒。


  玉华抱怨着让他少喝酒,他却说:“你以为我愿意喝酒吗?我也不愿意喝啊,可是没办法,今天省里下来对口检查,局长大校长都去了,我能不去吗”


  “昨天省里没来检查你不也是去喝酒了吗!”玉华说。


  “昨天是学校王老师儿子结婚,我随了200份子。现咱在大小是个领导,这些老师都很好面,不去合适吗”


  “你总有借口,将来喝出一身病来我可不伺候你”


  和平无奈的笑了笑,然后和我说:“爸,回来能住几天?”


  “明早就回去了。”我对和平说:“玉华说的话你得听啊,可喝可不喝的酒不喝,不能推的场合少喝,不要喝别人拼酒。”


  和平酒量还是可以的,没看他喝醉过,但这不是喝酒的理由。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大街小巷酒馆林立,任何一个事都能成喝酒的理由。这也不仅为企业和单位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腐蚀污染了社会环境。


  这几年和平的工作频繁调动。他从农校出来到教育局,最先是在审计科,负责对政府以及社会团体投放到各学校资金的使用审计。特别是下面乡镇小学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比较混乱,主要是乡镇政府财政都财政紧张,总想能从这些拨款里刮点油甚至是切一块肉。


  审计工作主要就是和这些乡镇政府的人斗智斗勇。即不能让他们挤占专用款又要让保证他们对教育的热心支持。一年下来,和平的工作得到了教育局各级领导和下面乡镇的一致好评。


  这时省党校办培训班,局里于是派他去长春培训学习。本来应该学习四个月,结果局长的一个电话又把他从学习班拖了回来。


  教育局的后勤科缺个副科长,就把和平借过去代理负责。


  后勤科虽然事务繁杂,对口管理下面学校以及局里的总务。这些对和平不是什么难事,他可以轻松应对的。但某些领导让他办的事就让他感觉力不从心,比如用局里的经费给某县长家里装电话之类的事情。因为我和秀芳经常对他们兄弟姐妹灌输决不能在财务问题上犯错误,所以类似这样的事让他坐卧不安,他就又向局里提出辞去这个工作。局长感觉非常难以理解,因为都知道后勤管理科是油水非常大的热门岗位,竟然有人不愿意干!


  恰好这个时候县里要求教育局选派两名年轻干部到乡下挂职锻炼。于是就把他派到了现在的岗位即十三中副校长。


  我在家仅仅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就回到了辽源。


  这是和平在农校做体育教师时候的照片。这是他从徐州回到伊通后的第二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刚回来的时候在伊通十中教历史。


  和平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与朋友们在一起。







《大田往事》 第七十六章 回伊通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六个孩子在老房前的照片,右边新房子是和平后盖起来的。


  从伊通回来后我在辽源和秀芳一起又继续我们的平凡生活。飞飞也已经上学了,学校距离家不远。金波上班顺便带他上学,放学的时候我和秀芳就溜达着把他接回来。


  只是这些日子腰疼的毛病越来越严重。我感觉这都进入十一月了,也许是天冷的原因吧。所以我和秀芳睡觉就从原来小卖店的床搬到了里屋的火炕上,炉子把火炕烧的温暖而舒服,后背靠热热的炕面感觉舒服了不少。但我的脚脖也开始有些肿胀。


  不仅如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咳嗦也越来越频繁起来,痰不多,偶尔咳嗽的痰里带着一点血丝。年纪大了,有点找毛病也是正常的吧。


  金波大姑姐的朋友老徐是中医,给我看了看,说可能是脚脖崴了,他给我配了个药方说是“取连头带根的新鲜韭菜一把,捣烂成泥状,然后加少许白酒拌匀,涂敷在患处”可以消肿并治疗软组织损伤,敷了一个多星期也不见多少好转。


  脚脖肿连带着原来的鞋也不太好穿了,金波下班带我一起到市场看到有一双柔软的布底棉鞋,试着穿了一下感觉舒服多了。我就笑着说就要这双鞋了。


  回来的路上金波问:“爸,你最近是不是不大有精神啊?”


  我说:“没事啊,不就是腰有点疼吗?”


  “你的头发白了不少。”


  “我都六十六岁了,哪能不白头发。”


  腰疼一直不见好,秀芳和金波都劝我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一下。我的医保在伊通呢,于是就又返回来伊通。


  三点多到家的时候金东还在上班。我躺床上休息一会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四点半金东下班回来的时候我才睡醒。我翻身侧着下床,金东连忙扶着我慢慢站起来。金东哭腔着说:“爸,医院快下班了,咱们赶紧去医院吧。”


  到了医院赶忙挂了个外科号。进诊室的时候,看见坐诊的是王禄医生。


  他看见我和金东进来,连忙迎上来扶我坐下,边说:“老大哥啊,你咋这么苍老啊?哪里不舒服了?”


  我笑着说:“哈哈,王医生我都六十六了还能不老吗,耽误你下班了。我没啥病,就是最近腰疼的厉害,你给看看。”


  王禄站到我身后,先是从上到下按了按脊椎,然后又在腰部按了按。说可能是风湿引起的腰疼,先打两针封闭针看看吧,最好明天拍个片然后确诊一下。


  打了封闭针后果然腰疼轻了很多,睡觉也踏实了。两天后我感觉好的差不多了,边想着去长春看看秀春,我就这一个妹妹,差不多有一年没见了,很是想念。今天上市场看见有新鲜的香蕉,以前这个季节可是万万吃不到这种南方水果的,我知道妹妹很喜欢吃。小时候她见都没见过香蕉呢,那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即使有了也是吃不起的。小时候在外上学,也是很少领她玩,如今我们也都老了。现在如果去了长春给她买点香蕉,她一定很开心。


  我把要去长春看她老姑的想法和金东说了,金东说我的腰疼打封闭针不是长远之计,还应该好好看看。我说:“那我就去四平吧,可以去看看艳平,也到四平的医院看看腰。”


  和平和玉华带着小李根晚上过来看我,告诉我说他已经从十三中调回了县教育局人事科,现在是科长。玉华说:“他早该调回来了。去十三中上班太远了,骑车每天上下班每天都很长时间。夏天还好,可冬天一下雪路滑的要命,这上坡下岭的他不到家我就心提拉到嗓子眼。


  能调回县里来我自然非常高兴。金平和金东的几次调转让我深深体会到他这个工作的重要性。我叮嘱他一定要平易近人,原则要坚守,但能帮助到别人的尽量帮助,决不能刁难别人。


  和平说:“爸,你就放心吧,自己儿子啥样你还不知道吗,不会给你丢脸的”。


和平







《大田往事》 第七十七章 四平行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坐中午12点的车去四平,我在一商店下车。看着时间还早艳平秀英还没下班,我就先到三马路市场转了一圈,很长时间没看见小孙女了,一定又长高了不少,想着宝贝那可爱的样子,恨不得立马就抱过来。见到爷爷,我总得给她带点什么让她开心。


  现在看到有小贩卖弹力球,这个还真稀罕,从来没有看到过弹力这么大的球,孩子一定能喜欢吧,她这个年纪正是喜欢玩球的年纪。顺便买了些鸡蛋和猪肉。


  刚到艳平家楼下不久,秀英就骑车带着扬扬从学校回来了。小孙女从妈妈车上跳下来扑到我的怀里喊爷爷,秀英则放好自行车热情招呼我上楼。


  艳平和单位的同事合住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虽然是住楼房却依旧是土炕烧煤。这套房子很像我们原来住的东西屋的平房格局,厨房在两室的中间,各烧各的炉子取暖做饭。


  秀英不一会就做好了四个菜,我在屋里陪小孙女玩。她很喜欢这个弹力球,一面玩着,一边不停和我讲着学校有趣的事情。今天是周六她不用忙着写作业,一年级的作业本来也不是很多。


  艳平今天又是加班,到家已经很晚了。


  这张照片是艳平和他的同事承德出差留影。


  艳平现在是专用汽车厂的挂车室的工程师,厂里在忙引进约克公司挂车产品。他告诉我说他们去年设计的一条纵梁焊接生产线已经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有什么生产工艺都获得了一汽集团和四平市的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现在加班的是在试制一个拉集装箱的挂车,正在整理图纸准备做产品的国家鉴定。


  另外他还告诉我说上面下来了香港的一个蒋氏基金会提供的访问学者名额,他的条件恰好合适,已经得到了厂里的同意。他已经联系好了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工程系,已经收到了那边的邀请函,时间是一年。


  这个老儿子一直都是我和秀芳的骄傲,他非常孝顺,哥哥姐姐们也都非常喜欢他。尽管在待人处事方面远不如和平,但在家庭和工作方面都是很让我们放心的。



  艳平家的房间实在是不大,屋里放了仅有的三件家具,一个写字台、两个结婚时买的皮箱,还有一个秀英上大学的时候用的一个木箱子。


  烧煤的小土炕不大,只能睡下三个人。晚上我就睡在了摆放在写字台旁的行军床上,腰又开始疼了起来,每一次艰难翻身都使得小床嘎吱嘎吱响。


  早晨,秀英看我慢慢扶着写字台起身穿衣服,就和艳平说让他要陪我去医院做检查,不要去厂里加班了。


  我说:“就是个腰疼,应该是风湿了。就去中医院看看吧,那里应该有老中医,看看他们怎么说。”


  中医院的一个姓王的副院长坐诊,号脉看了看说是什么“ 气阴两虚,肝火太旺 ”等等,开了个方子,让我吃汤药,我拿了方子感觉还是回辽源再说才好”。


照片中的是喜林的大女儿雅琴带着她的女儿小明


  从中医院出来看看时间还早,艳平说:“今天是周六,雅琴大姐今天休息,咱们过去看看吧”。


  这个艳平说的“雅琴大姐”是秀芳大哥喜林的大女儿,在二马路小学当老师。暑假我和秀芳来四平的时候曾经到过她那里,她和她爱人耿义礼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喝了不少酒。


  不过今天我不想去了,身体不舒服就没这个心情了。


  在艳平家吃了午饭,艳平送我在老城火车站乘火车回辽源。


  老城火车站是四平到辽源铁路的第一站,上下车的旅客不多。


  中午天上就开始下起了雪,一片片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幕飘落下来,已经染白了这片天地。


  我和艳平在小站的站台上,踩着半寸深的雪地,来回度步,听艳平讲述厂里的事情。恍然间感觉这个老儿子真的已经长大成年了,不再是在膝下撒娇的顽皮孩子了。我或许真的是老了…


  我踏上了火车,随着火车的慢慢启动,艳平挥着手渐渐远去,声音却还在耳旁回响:“爸爸妈妈,注意身体啊,你的腰疼病好好检查一下吧”







《大田往事》 第七十八章 确诊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回到辽源后又住了一段时间就到了元旦,腰疼脚脖肿丝毫不见减轻,由于睡不好觉,精神头也差了不少。


  不仅金波和秀芳说,连中医老徐也说让我好好检查一下。于是,九四年元月二号我和秀芳一起坐长途汽车返回伊通家中,金波把她们单位的产品买回来一些让我带着。


  之所以这天回去,是因为这一天是和平的生日。


  生日是在和平家过的,玉华准备了很多菜,还有红酒。金东和杉杉也都来了。看着满桌的酒席,姑娘、儿子、儿媳、孙子还有外孙女,我感觉很满足很幸福。


  第二天吃完早饭,金东先去上班报个到,杉杉上学,我在床上又躺了一会。晚上睡觉翻身都困难,睡眠质量不好,总是做噩梦,醒了又都忘记了。秀芳给我端来了水,让我先吃了降压药,又吃了两片止疼的正痛片。


  和平一家三口昨晚过来看我们,在家吃的晚饭。看着我的大孙子,感觉腰疼也似乎轻了些。


  今天天气不错,没有风,大大的太阳照在身上让人感觉一丝的温暖。尽管气温有些低,但在冬天里就是不错的天气了。我需要活动活动,出去转了一圈。在新华书店,我看到一个用电脑“算命”的,说是输入出生日期就能计算出生物节奏和性格,感觉挺有趣。这年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很多成就让人匪夷所思,让它算一算,看看能算出来什么东西。


  一阵吱吱嘎嘎响过之后,一个纸条呈现在我眼前。


  “你已经来到人间24091天,其中睡眠占8030天。目前体力、智力和情绪都极好;接受力强,聪明敏捷,有远大抱负,也有很好的学问,好动感情,愿意于帮助别人,诚实坦率,虚伪的人会讨厌你,做事有板有眼,易做细致工作;喜欢多子多福;挣钱多花的也多;朋友太多了要好好整治一下了。”


  我看后哈哈一笑,生物周期或许靠点谱,但其它的内容估计谁都差不多。


  这该死的腰,走路也疼。上街就溜达这一会就感觉到疲劳很,回家扶着楼体上楼,打开房门,见金东和白杉都已经回来了,秀芳已经把饭做好。


  大豆腐、鸡蛋辣椒酱、白菜炖肉都是我平时喜欢吃的,可是我感觉实在没胃口,但还是勉强吃了些。

躺床略做休息。


  “爸,快一点了,医院现在上班了,我先到学校点个卯,然先去医院挂号,一会回来叫你。”金东说。


  秀芳说:“金东你先去吧,我也马上和你爸去医院”。


  “哈哈,老太婆,你以为我老了吗?到医院就这几十米远,还用你去干什么,有金东就行了”我说。


  不一会,金东就回来了。她说:“爸,我挂完号了。看二楼有一个老专家坐诊,一看就很有水平。咱们过去吧。”


  金东扶着我坐起来,帮我穿上鞋。她想扶着我下楼被我拒绝了,我哪里病到那种程度还得用人扶着呢!慢点走路就可以了,完全没问题。


  到了医院二楼推门走进诊室,这时候诊室里没有病人。正在坐诊的是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年近六十的男医生。他抬头看见我后连忙起身,迎上来和我热情握手寒暄。


  “李老师啊,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杨院长啊,我最近一段时间腰疼,脚脖也肿了。烤电封闭都做过了,一直不见好。孩子们非要让我再检查一下”


  金东也接过话说:“我爸腰疼,请您给看一下。”


  “多长时间了?咳嗦吗?”


  他让我坐下,一边问着一边打量了一会,然后又摸了摸我的耳后和腋窝。对我微笑了一下,然后对金东说:“带你爸到楼下拍个片吧,去找徐福宁医生”。


  我和金东告别了杨院长,到楼下找到了X光室的徐福宁医生。


  他给我拍完了片后,走出来告诉我说:“李老师,没什么事,不用看了,回家养养就行了”。


  我听了感觉轻松不少。我穿好大衣就和金东往出走,走了十多步,身后徐大夫叫住了金东,让她还要交一个什么费用。


  金东就对我说:“拍片都交完钱了,不知道还交什么费用,爸你等下,我问问怎么回事”


  没一会金东就跟了上来,非常难看的脸色挤出一丝微笑,用手擦了擦眼睛说:“没事了,他弄错了”。然后不再说话,我们默默的往家。


  我心咯噔了一下。


  路过她学校门口的时候,她说:“爸,我还得到学校一趟,你先自己回去吧”。


  “你去上班吧!”我说。



  我慢慢往家走着。预感不太好,预感我这病可能不是好病,恐怕这次在劫难逃了,可能快要走了。也知道死亡不是一件什么稀奇的事,不过是遵循自然规律罢了。有春天的萌芽,就有秋天的落叶,春夏秋冬,彼此轮回,因此世间生生不息。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我还是伤感和不甘。一切恍如梦境,但愿这是在梦中,快快醒来吧。






《大田往事》 第七十九章 天要塌了



用父亲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


  我几乎不知道是怎么上楼回家的。


  秀芳问我医院检查的怎么样,我抱住了秀芳,眼里不住流泪。对她说:“拍了个X光片,医生说没问题,还说回家养着就可以了。不过我感觉恐怕不好,我看见金东哭了”。


  秀芳拉住了我的手,看着我说:“别自己吓唬自己,真有问题她会回来和我说的,不会有问题。”


  “我上床躺一会吧,有点累了,我就躺里屋吧”。里屋小,感觉更暖和也更安静点。


  伊通职高,下午一点半。


  金东给在教育局的和平打电话。


  “哥,你到我学校来一趟吧。不好了,刚才去医院给爸做检查了,爸得肺癌了”。金东哭着告诉和平。


  一点四十五分,和平赶到职高来到金东的校医室。


  见到金东的时候,看见妹妹正趴在桌上哭。忙说:“先别哭,详细和我说说怎么回事”。


  金东就把去医院带我检查的过程一五一十告诉了和平。


  和平也哭了,对金东说:“东啊,打电话告诉他们几个吧,咱家天塌了!这事暂时也不要告诉咱妈,等他们几个回来再说。”


  然后又说:“打电话的时候告诉他们回来先到我家吧,咱们六个先合计合计怎么办”。


  停了一会他又说:“你先回家看看咱爸,我马上回局里把工作交代一下,然后你就去我家吧,晚上在我家吃饭。咱们个在我家等他们”。


  “我再到医院去一趟,问问杨院长咱爸的病情”金东说。


  “好吧,抓紧时间!”和平说。


  金东马上给金平、金华、金波、艳平先后打了电话。然后又到医院找到杨院长,见到金东进来,杨院长沉默了一会,然后说说:“我刚才下楼问了X光室,你爸这病不太好,没必要看了,回家养吧。可惜了,大田是好人啊”。


  科技楼的家里,我躺在床上。


  腰疼,心更疼。秀芳坐在床边拉着我的手和我说着话。


  听到开门的声响,我知道金东回来了。马上勉强平复一下心情,镇定下来。


  金东进屋后脱下大衣,搬过一个凳子坐到我身边。


  她强忍着,可两眼却不停流泪,用手背擦了一下,然后微笑着问我:“爸,感觉咋样了?”


  “挺好的,你怎么了?”我问。


  “我在学校门口遇到刘军了,他说王巧云死了。”


  我知道她在用这些话掩饰没有揭穿她,但内心深处也希望我的病没那么严重。就说:“刘巧云啊,你以前的同事吧?那么年轻太可惜了”。


  又说:“金东,你知道今天给我看病的人是谁吗?他叫杨宝英,是县医院的院长,我们在县里开政协会的时候曾经在一个小组里的”。


  我感觉很累,腰疼的让人闹心。我让老伴秀芳帮我翻了翻身,然后对金东说:“你忙一天了,也去休息一下吧”。


  1994年1月3日下午两点左右,长春水泵厂卫生室。


  金华接到了金东打来的电话后,如同晴天霹雳。她哭着马上找到同在水泵厂当司机的老公忠仁。忠仁到厂长那里请了假,厂长让忠仁开车送金华回伊通。


  于是金华给同样在长春一汽子弟七校的金平打电话,告诉她一会开车去接她。


  1994年1月3日下午两点多,一汽四平专用汽车厂。


  艳平接到金东的打来的电话。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复和金东确认是不是真的。


  他马上请假和厂里请假,随后电话告诉了在四平三职校正给学生上课的秀英后,直接赶到火车站买到公主岭的火车票。他要在五点前赶那里,这样才能坐上到伊通的最后一班长途汽车。


  1994年1月3日下午两点10分左右,辽源市粮食局食品加工厂。


  金波接到金东电话,马上目瞪口呆泪如泉涌。她看了看表,这个时间无论如何已经没有车回伊通了。而且作为厂长,她要把厂里的事情安排好,手头的工作交代下去。这样才能安心地乘坐明天的最早一班车回伊通。


  按照电话约定大家都在和平家集合。忠仁开车送金华金平先到和平家的。金东、和平、玉华都已经等待在家里了。一进门,姐三个就抱头痛哭,玉华流着泪把他们让进屋里,和平也流着泪在边上陪着。


  和平开口说:“姐姐们啊,先别哭了,咱们家天要塌了,看看下一步怎么办吧”。


  姐几个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过了不长时间,艳平也回来参加了商议。


  最后五个兄弟姐妹们决定,这事暂时隐瞒下来,暂时不告诉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爸爸会得肺癌,认为县医院很容易误诊。明天再去医院拍个详细点的片子,然后拿到长春医大二院找专家会诊。有了确切诊断再考虑怎么和父母说。


  今天晚上,大家分别回家,不要一起回去,免得惊了父母。


这张照片是九三年八月份在辽源拍摄的




《大田往事》第八十章 复诊


《大田往事》第八十一章 天官赐福


大田往事第八十二章 病重


大田往事第八十三章 終



大田赋


艰辛苦难视等闲,

正直无私重泰山。

善良真挚有大爱,

完美人生传万年。


大田往事—終



(一)

(二)

(三)

(四)

(五)





待续

最近更新 2022年12月07日
李大田